当前位置:高考升学网 > 多少分上大学 > 正文

新高考537分可以上什么大学

更新:2023-09-24 01:32:04 高考升学网

很多家长想要知道2023年高考537分可以上什么大学,但是如果想报好一份志愿,首先需要了解志愿填报的相关知识,对如何选择大学和高考志愿录取规则与录取流程有一定的了解,其次,需要掌握志愿填报所需要的数据和信息,然后就是志愿填报的技巧与方法,数据+方法,才可以将志愿报好。本文李老师根据高考助手网智能大数据系统筛选出了高考537分可以上上的具体大学名单。

新高考537分可以上什么大学

一、高考537分可以上什么大学

新高考考537分可以上的大学名单具体有首都医科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南京医科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南京审计大学、重庆医科大学、安徽医科大学、海南大学、浙江理工大学、贵州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湘潭大学、扬州大学、天津财经大学、江西财经大学、中国戏曲学院、温州医科大学、上海海事大学、河南大学等,

高考助手网智能大数据 一般考生填报志愿,大多是根据高考成绩排名和历年录取情况来衡量自己的志愿填报情况,而高考助手网智能大数据系统为这个过程赋予了科学化和数字化。让考生不再仅凭分数填报志愿,而是能够以分数为基础,尽量使志愿填报更符合自身性格和兴趣,使志愿填报更科学。该系统是很多高三班主任自己在使用的系统,也是被他们推荐给学生使用的系统,小巧速度快、数据准确、概率值合适,基本上80%的高三学生会使用这个系统。线上模拟填报地址入口:http://test.gaokaohelp.com/

二、近三年新高考537分可以上的大学名单表

序号 大学名称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 最低分数 最低位次 公办/民办/本科/专科 院校类型
1 首都医科大学 北京 2022 544 17717 公办/本科 医药
2 东北师范大学 北京 2022 544 17717 公办/本科 师范
3 南京医科大学 北京 2022 542 18081 公办/本科 医药
4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北京 2022 544 17717 公办/本科 财经
5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北京 2022 528 20562 公办/本科 理工
6 南京审计大学 北京 2022 546 17365 公办/本科 财经
7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北京 2022 532 19645 公办/本科 语言
8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北京 2022 529 20350 公办/本科 语言
9 浙江师范大学 北京 2022 527 20767 公办/本科 师范
10 浙江师范大学 北京 2022 528 20562 公办/本科 师范
11 重庆医科大学 北京 2022 546 17365 公办/本科 医药
12 安徽医科大学 北京 2022 544 17717 公办/本科 医药
13 海南大学 北京 2022 542 18081 公办/本科
14 浙江理工大学 北京 2022 547 17152 公办/本科 理工
15 贵州大学 北京 2022 542 18081 公办/本科
16 武汉科技大学 北京 2022 537 19014 公办/本科 理工
17 湘潭大学 北京 2022 542 18081 公办/本科
18 扬州大学 北京 2022 533 19644 公办/本科
19 扬州大学 北京 2022 536 19191 公办/本科
20 扬州大学 北京 2022 540 18449 公办/本科
21 扬州大学 北京 2022 544 17717 公办/本科
22 天津财经大学 北京 2022 529 20350 公办/本科 财经
23 天津财经大学 北京 2022 541 18261 公办/本科 财经
24 江西财经大学 北京 2022 540 18449 公办/本科 财经
25 中国戏曲学院 北京 2022 529 20350 公办/本科 艺术
26 中国戏曲学院 北京 2022 532 19817 公办/本科 艺术
27 温州医科大学 北京 2022 533 19644 公办/本科 医药
28 上海海事大学 北京 2022 527 20767 公办/本科 理工
29 河南大学 北京 2022 542 18081 公办/本科
30 首都医科大学 北京 2021 534 18580 公办/本科 医药
31 首都医科大学 北京 2021 539 17770 公办/本科 医药
32 天津医科大学 北京 2021 531 19062 公办/本科 医药
33 南京医科大学 北京 2021 544 16884 公办/本科 医药
34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北京 2021 544 16884 公办/本科 财经
35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北京 2021 545 16715 公办/本科 财经
36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北京 2021 545 16715 公办/本科 财经
37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北京 2021 529 19385 公办/本科 语言
38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北京 2021 538 17926 公办/本科 语言
39 上海中医药大学 北京 2021 540 17575 公办/本科 医药
40 广州中医药大学 北京 2021 542 17245 公办/本科 医药
41 上海电力大学 北京 2021 535 18426 公办/本科 理工
42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 2021 540 17575 公办/本科 医药
43 南方医科大学 北京 2021 536 18248 公办/本科 医药
44 浙江师范大学 北京 2021 547 16414 公办/本科 师范
45 重庆医科大学 北京 2021 541 17425 公办/本科 医药
46 安徽医科大学 北京 2021 533 18768 公办/本科 医药
47 浙江理工大学 北京 2021 530 19208 公办/本科 理工
48 贵州大学 北京 2021 544 16884 公办/本科
49 武汉科技大学 北京 2021 532 18911 公办/本科 理工
50 宁波大学 北京 2021 540 17575 公办/本科
51 宁波大学 北京 2021 543 17073 公办/本科
52 湘潭大学 北京 2021 531 19062 公办/本科
53 湘潭大学 北京 2021 535 18426 公办/本科
54 扬州大学 北京 2021 527 19742 公办/本科
55 扬州大学 北京 2021 534 18580 公办/本科
56 扬州大学 北京 2021 535 18426 公办/本科
57 扬州大学 北京 2021 546 16565 公办/本科
58 江西财经大学 北京 2021 542 17245 公办/本科 财经
59 江西财经大学 北京 2021 545 16715 公办/本科 财经
60 中国戏曲学院 北京 2021 532 18911 公办/本科 艺术
61 河南大学 北京 2021 531 19062 公办/本科
62 河南大学 北京 2021 531 19062 公办/本科
63 西安外国语大学 北京 2021 527 19742 公办/本科 语言
64 首都医科大学 北京 2020 536 20448 公办/本科 医药
65 首都医科大学 北京 2020 546 18623 公办/本科 医药
66 河海大学 北京 2020 547 18429 公办/本科 理工
67 南京医科大学 北京 2020 547 18429 公办/本科 医药
68 中国医科大学 北京 2020 538 20101 公办/本科 医药
69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北京 2020 543 19199 公办/本科 理工
70 南京审计大学 北京 2020 527 22273 公办/本科 财经
71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北京 2020 539 19928 公办/本科 语言
72 上海电力大学 北京 2020 537 20280 公办/本科 理工
73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 2020 547 18429 公办/本科 医药
74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北京 2020 539 19928 公办/本科 语言
75 南方医科大学 北京 2020 528 22059 公办/本科 医药
76 浙江师范大学 北京 2020 534 20870 公办/本科 师范
77 浙江师范大学 北京 2020 545 18824 公办/本科 师范
78 重庆医科大学 北京 2020 544 19028 公办/本科 医药
79 重庆医科大学 北京 2020 544 19028 公办/本科 医药
80 浙江理工大学 北京 2020 531 21477 公办/本科 理工
81 浙江理工大学 北京 2020 540 19751 公办/本科 理工
82 南京财经大学 北京 2020 533 21066 公办/本科 财经
83 武汉科技大学 北京 2020 537 20280 公办/本科 理工
84 湘潭大学 北京 2020 535 20647 公办/本科
85 扬州大学 北京 2020 530 21686 公办/本科
86 扬州大学 北京 2020 532 21287 公办/本科
87 扬州大学 北京 2020 539 19928 公办/本科
88 扬州大学 北京 2020 546 18623 公办/本科
89 天津财经大学 北京 2020 542 19396 公办/本科 财经
90 中国戏曲学院 北京 2020 535 20647 公办/本科 艺术
91 上海海事大学 北京 2020 532 21287 公办/本科 理工
92 河南大学 北京 2020 534 20870 公办/本科
93 河南大学 北京 2020 535 20647 公办/本科
94 河南大学 北京 2020 543 19199 公办/本科
95 西安外国语大学 北京 2020 544 19028 公办/本科 语言
96 北方工业大学 北京 2020 527 22273 公办/本科 理工
97 北方工业大学 北京 2020 531 21477 公办/本科 理工
98 北方工业大学 北京 2020 532 21287 公办/本科 理工
99 北方工业大学 北京 2020 532 21287 公办/本科 理工
100 北方工业大学 北京 2020 533 21066 公办/本科 理工
2023年高考537分可以上什么大学
2023年新高考537分可以上什么公办本科大学物理
2023年高考537分可以上什么公办本科大学文科
2023年高考537分可以上什么公办本科大学理科
2023年新高考537分可以上什么公办本科大学
2023年新高考537分可以上什么公办本科大学历史
2023年高考537分可以上什么公办本科大学
山东高考综合537分排名多少
湖北高考历史537分排名多少
安徽高考文科537分排名多少
湖南高考物理537分排名多少
贵州高考文科537分排名多少

高考志愿填报:选报[新增专业]四大秘诀

何谓新增专业

对新增专业可以从两种情况来判断:

一种是“国家新增专业”,也就是以前高校从未开设,在全国范围内首次开设的专业。如,2011年国家新增的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如“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物联网工程”、“纳米材料与技术”等。

另外一种是指,某高校新增专业。也就是说,某专业以前就有高校开设,只是对于某个学校来说从来没有开设过,现在新增加了,称之为“高校新增专业”.例如,北京理工大学自2013年开始招生的本科新增专业“西班牙语”这就可以称为北理工的新增专业,而以前西班牙语专业在北语、北大等一些院校都已开设的多年。

报考新增专业的顾虑

国家新增专业和高校新增专业是不同的,各有特性,但也有共性。从反馈来看,考生家长对报考新增专业一般存在一些顾虑。

一是没有往年报考数据做参考。

考生家长在面对第一年招生的新增专业时都会遇到没有往年数据做参考的问题。没有参考数据报考时往往会觉得心里就没底。

二是对所报学科专业缺乏了解。

尤其是国家新增专业,考生家长甚至从来没有见到过这个专业名称,更别提弄清它学的是什么,对未来发展和就业没有准确的预期,担心毕业后找不到工作。

这些顾虑都很有道理,所以,在报考新增专业时一定要考虑、慎重选择。

选报新增专业小秘诀

1.以个人兴趣和定位为出发点

选择新增专业一定要从个人定位和兴趣出发。常言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彼是了解对方,知己就是了解自己。尤其是在新专业没有往年报考数据做参考的情况下,考生失去了“知彼”的先机,那就更得把握好“知己”这一原则。

很多人光听专业名称感觉炫目、诱人就选择报考,往往容易出现偏差。考生家长一定要充分考虑自己的兴趣、性格、能力等因素,考察一下所报专业的主要课程、培养目标、人才需求状况、毕业后的工作情况、工资待遇、发展趋向等众多问题。这一点对于选择国家新增专业的考生尤为重要。如果经过考察,某一专业真的是你兴趣所在,所学的科目又是你的特长,毕业后从事的工作也和你的气质性格比较符合,那么不妨把它列入可选专业的范畴。

2.选报时参考整体专业平均值

仔细观察不难发现,有的高校新增专业录取分数很高,有的则录取分数比较低,这是多种因素决定的。但是不管怎样,新增专业的录取分数都应该在开设院校提档分数线之上,这是不会变的。所以,考生家长一定要参考所报院校整体专业录取分数段的平均值,你的分数最好能在平均段偏上的位置,这样才能提高录取几率。

如果学校开设的专业比较多,那么可以看看该校是否开设过和新增专业相近的专业或学科类,查看这些专业往年的录取分数情况,取中间段分数作为参考。

3.选择有相关强势专业的院校

当同一个新增专业不同院校都有开设的时候,到底应该怎么选呢?一般来说,如果新增专业与学校的办学特色相对应,那么其专业实力是会具有一定的优势的。排除一些跟风开设的专业外,很多新增专业都是从原有优势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一定的历史积淀和发展条件。

还有不少国家新增专业是典型的交叉学科,一个专业可能涉及多个领域。如物联网专业,就涉及到电子专业、计算机专业、测控专业、通信专业、软件等多方面专业知识。当你对某个专业一无所知时,其实可以看一看它的交叉领域都涉及了哪些范围,在专业相同,院校需要多选一的情况下,尽量选择那些本身在某一领域就有学科特色和优势的院校。

还以物联网为例,和物联网联系比较紧密的有计算机和通讯专业,报考时就可以找计算机专业或者通讯专业实力强的学校。

4.选择相近专业“曲线救国”

确实像很多考生家长顾虑的那样,新增专业的就业前景和发展趋势没法准确把握。但这也要分别来看,对于“高校新增专业”来说,虽然新增某专业的高校无数据可查,但是,其他同层次开设了该专业高校的录取、报考、就业等数据完全可以借来参考。只要慎重选择学校就可以了。

而国“家新增专业”可能没有任何数据作为参考,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方面既然国家开设了这个专业,说明未来国家需要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发展空间还是有的。但是需要时间,可能学生都毕业了这个行业依然没有成熟的市场。

另一方面,如果你看好某个新增专业或有志于这个领域,又举棋不定的时候,完全可以选择先从其他相关、相近专业的基础学科或交叉学科着手,搞一下“曲线救国”.

目前,高等学校培养人才基本上都是宽口径、厚基础,本科阶段更偏向于打基础、通识教育(尤其是理工科)。因此选择一个基础方向学精、学专,未来可以从事更高端领域的工作及研究,既不影响就业,转专业也会比较容易。因为好的基础才是专业发展的支持。

平行志愿投档潜在风险与认识误区

平行志愿投档模式

投档遵循“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先分科类将考生投档分按照事先确定的排序规则排出一个位次(第1名、第2名、第3名……第n名),然后依据位次顺序对考生逐一检索,考生A、B、C、D等若干个平行志愿中满足投档条件的,按最靠前的志愿院校投档。

平行志愿投档潜在风险与认识误区

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缓解了考生填报志愿的压力,但并不是说这种模式没有风险。平行志愿仍有一些风险,需要引起考生和家长的重视。

第一,正常落榜的风险依然存在。第二,专业志愿不愿意调剂。第三,定位不准排序不慎重风险。第四,梯度不合适的风险。

从往年填报指导来看,众多考生和家长主要有以下错误认识。

误区一:志愿没有先后

实际上,考生个人志愿平行之中不是平等关系,暗藏着先后顺序。当考生满足多所学校投档条件时,要按A、B、C、D(E、F)的顺序对考生志愿进行检索,一旦检索到有符合条件的高校,不再对其后志愿检索。

误区二:可以一档多投

事实上,平行志愿是一档一投,考生每批次填报的几个平行志愿,最多只能投档一次,投档一所院校。在某一批次的录取过程中,考生投档后如果因专业不当或其他原因被院校退档,则不会再投档,而是需要参加征求志愿。

误区三:没有退档风险

实际上,各批次招生院校在录取时是按各自招生规模分别设置一定的投档比例,且投档比例大多大于其计划招生数,当考生的实际成绩与志愿填报的高校的实际要求专业成绩有差距时,投档后会被退档。

误区四:同批次先后录取

在实际录取中,所有批次投档检索是同时投出去的,各校录取也是同时进行的。当考生被某一高校退档后,只能进入征求志愿或下一批次投档环节。

优志愿高考志愿填报模拟系统,是专为高考学生解决“高考成绩分析、大学专业代码查询、模拟志愿填报、大学排名等”问题的优秀分析系统,同时可以为高考提供专业参考。

三、高考537分可以上的大学名单简介

1、天津医科大学:天津医科大学的前身天津医学院创建于1951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原国家政务院批准建立的高等医学院校。著名内分泌学家、医学教育家朱宪彝教授为首任校长。1994年6月天津医学院与天津第二医学院合并组建天津医科大学。1996年12月成为天津市唯一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市属院校,2015年10月成为天津市人民政府、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教育部共建高校,2017年9月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天津医科大学积极投身于我国医学高等教育事业,是国家最早批准试办八年制的2所医学院校之一,也是首批试办七年制的15所院校之一。学校目前有气象台路与广东路2个校区和8所大学医院。现有本科专业21个,设有19个学院(系)和1个独立学院。全日制本科以上在校生10491人,其中本科生5409人,硕士生3457人,博士生798人,学历留学生827人。  包含大学医院在内学校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866

2、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成立于1956年,北京协和医学院成立于1917 年,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自1957 年起实行院校合一的管理体制,是我国最高医学研究机构和最高医学教育机构。院校始终牢记初心使命,以引领我国医学科技教育发展和维护人民健康为己任,教育人才辈出,科研硕果累累,医疗领衔行业,为我国现代科学医学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建立之初,北京协和医学院开创了我国八年制医学教育、高等护理教育、住院医师培训制度和最早的公共卫生实践,取得了“北京猿人研究”“单体麻黄素提取”“黑热病研究”等一系列重要成果;中国医学科学院在脊髓灰质炎疫苗研发、全国控制和基本消灭麻风病、根治绒毛膜上皮癌化学疗法的创建与推广、我国抗生素自主研发和工业化生产等方面做出了创造性贡献。院校培养了包括张孝骞、张锡钧、钟惠澜、林巧稚等在内的53 位医药卫生领域两院院士,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军事医学科学院、

3、浙江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性省属重点大学,前身是杭州师范专科学校,1956年4月16日经教育部批准设立,1958年升格为杭州师范学院。1962年,杭州师范学院与浙江教育学院、浙江体育学院合并,更名为浙江师范学院。1965年,浙江师范学院从杭州搬迁至金华,1985年更名为浙江师范大学。2000年、2001年、2004年浙江财政学校、浙江幼儿师范学校和金华铁路司机学校相继并入。2015年,学校入选浙江省首批重点建设高校,2020年获评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现由金华(校本部)、杭州(文二校区、萧山校区)、兰溪3个校区,20个学院(含独立学院)组成。浙江师范大学坚持办学方向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提升质量、提升特色、提升效益”为主线,秉承“砺学砺行、维实维新”校训精神,弘扬“务实、求实、扎实”育人传统,实施“特色化、国际化、区域化、协同化”发展战略,主动服务浙江

4、安徽医科大学:安徽医科大学是安徽省办学历史最早的高等学校之一,是安徽省第一所高等医科院校。学校坐落在有“江南唇齿,淮右襟喉”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合肥,承立德树人之使命,育精医报国之英才。学校是安徽省属重点大学,是教育部、国家卫健委和安徽省共建高校,是安徽省第一批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和第一批改革试点学校。学校前身是1926年始创于上海的东南医科大学,1949年响应华东局“面向农村,走向内地”的号召,内迁安徽怀远。1952年定址合肥,改名安徽医学院。1985年更名安徽医科大学。作为安徽医药高等教育的发源地,学校始终是安徽省高等医学教育事业和卫生健康事业的开创者、孕育者和引领者。 学校创立之初,胸怀仁心医民、精医报国梦想的郭琦元、张锡祺、汤蠡舟、余云岫、李祖蔚、胡定安、陈邦典、万昕等一大批医学教育家在校任教,著书立说、陶育良医、康民济世。95年来,薪火相传的一代代安医人,始终秉承“好学力行,造

5、北方工业大学:历史沿革学校创立于1946年,前身是国立北平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新中国成立后曾先后隶属于冶金工业部和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1985年更为现名,1998年划转北京市管理。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理、工、文、经、管、法、艺七大学科门类协调发展,工科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高等院校。在75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坚持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工业报国、工业兴国、工业强国”精神,投身于新中国从传统工业到现代工业的发展历程,已成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培养高级创新人才和先进技术研发的中坚力量。步入,学校继续发扬改革创新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主动对接国家和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开启全面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新征程。美丽校园学校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占地452亩,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学校环境雅致,人文气息浓厚,1986年建立了全国理工科院校

最新图文

天津工艺美术职业学院预估

时间:2024-06-14 06:0:57

内蒙古工业职业学院预估分

时间:2024-06-04 08:0:10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警官

时间:2024-06-02 19:0:23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交通学

时间:2024-06-02 19: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