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升学网 > 高考问答 > 正文

古之学者必有师的学者古今异义

更新:2023-09-21 03:15:10 高考升学网

学者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所成就的人这句话出自韩愈的《师说》。文章阐说从师求学的道理,讽刺耻于相师的世态,教育了青年,起到转变风气的作用。

师说古今异义

⒈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求学的人

今:在学术上有所成就的人

⒉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用来……的

今: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⒊.吾(从而)师之

古:跟随并且

今:表目的或结果,是连词

⒋.(无)贵无贱

古:不论;不分

今:没有

⒌.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古:风气

今:道理

⒍.(句读)之不知

古:句子中间需要停顿的地方,读dòu

今:看着文字发出声音,读dú

7.圣人无(常)师

古:永久的;固定的

今:平常的

⒏.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古:不一定

今:用不着、不需要

⒐.年十七,好(古文)

古:秦汉的散文

今:“五?四”之前的文言文的统称

⒑今之(众人)

古:一般人,普通人

今:大多数人

⒒(小学)而大遗

古:小的方面学习了

今:初级正规教育学校。

师说创作背景

《师说》大约是作者于贞元十七年至十八年(801―802),在京任国子监四门博士时所作。贞元十七年(801),辞退徐州官职,闲居洛阳传道授徒的作者,经过两次赴京调选,方于当年十月授予国子监四门博士之职。此时的作者决心借助国子监这个平台来振兴儒教、改革文坛,以实现其报国之志。

但来到国子监上任后,却发现科场黑暗,朝政腐败,吏制弊端重重,致使不少学子对科举入仕失去信心,因而放松学业;当时的上层社会,看不起教书之人。在士大夫阶层中存在着既不愿求师,又“羞于为师”的观念,直接影响到国子监的教学和管理。作者对此痛心疾首,借用回答李蟠的提问撰写这篇文章,以澄清人们在“求师”和“为师”上的模糊认识。

最新图文

dna水解后得到的产物是什么

时间:2023-09-16 21:0:39

invention可数吗

时间:2023-09-13 09:0:04

地球大气层从低到高依次是

时间:2023-09-18 07:0:54

宇文新州之懿范句式

时间:2023-09-21 15: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