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加西亚的信》读后感(一):读后感-致加西亚
很久没读书了,自从有了电脑,也不再有教科书后,纸质版的书籍就慢慢淡出了我的生活。幸好这是一本很薄的书,页面不超过100,还附了很多插图,尽管不怎么好看,但在阅读过程中有积极的心理影响。
致加西亚的信发表在1899年,110多年过去了,依然畅销至今,为何?这是一个励志经典,罗文??美西战争期间一名普通的美国中尉,接到上级的紧急任务??将总统的一封信亲手交到古巴起义军领袖加西亚的手上,当局没人知道加西亚将军身在何处,重点就在于,罗文直接接过信,转身立马赴路,没有犹犹豫豫,更没有叽里呱啦,而且最终完成了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表现出来的勇敢坚毅、敬业精神、责任心和自信心让不同时代各个阶层的人们深为感触,尤其在现今的商业职场,这样高执行力的下属让老板们意淫不已,让不甘平庸的职员们形秽难抑。
作者Elbert Hubbard是美国著名的作家和出版家,但世人多通过这篇小文认识了他,他在文中说:“年轻人需要的不仅仅是学习书本知识,也不仅仅是聆听这样那样的教诲,他们需要的是一种能让他们坚持向上的敬业精神,让他们能够忠于责任,行动果决,集中精力,全心全意地去做一件事??‘把信送给加西亚’”。文中还有几句,虽然是针对部分不会做事的员工的,其实算是社会人性的质疑??“就是因为这样缺乏独立行动的能力,这样在道德上后知后觉,这样意志不坚定,这样不乐意巩固和提高??这些东西使得纯理论的共产主义的实现变得遥不可及,如果人们甚至都不愿为了自己而主动采取行动,那么,他们又怎么会为公众利益而努力呢?”
书中还有罗文的陈述“我是怎样把信送给加西亚的”,这篇文章占了这本小册子一半的篇幅,详细讲述了罗文勇闯古巴山林完成送信任务的前前后后,看完就会了解成功送信给加西亚并非罗文一个人的力量。跟想象中不一样的,罗文并不是单枪匹马作战,而是得到了起义军各路好汉的护驾和照料,从他的讲述来看,这次任务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古巴起义军的无缝接洽和出色的向导保护工作,智慧勇猛的赫瓦西奥、在雨林中拿刀开路的黑人、还有沉默的马车夫都给人深刻印象。罗文能获得如此多的帮助,一是源于他来自值得尊敬的美国政府,二是他的工作会给提供帮助的革命军甚至更广泛的人群带来益处。在这篇他的讲述稿里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以任务为重积极主动的人,一个懂得感恩毫不骄傲的人。罗文刚毅的形象弱化了,但有血有肉,更真实有效。“我是怎样把信送给加西亚的”完全可以拍成电影,悬疑迭起,情节起伏,有人物有主角。私以为“我是怎样把信送给加西亚的”这篇文章降低了“致加西亚的信”的个人励志作用,但从另一个角度让读者了解了更多的史实,还有就是更符合个人的成功离不开团队协助的事实。建设积极的职场心态,培养专注有效的行为素养,在做好自己的同时融入团队协作与共同成长,这些就是我的读后感。
最后分享从书中看来的两句话,第一句大意是 “是否认真工作是一个道德问题”,另一句是“成功的第一要素不是赚钱,而是带来益处……”。在这个道德问题上会不会后知后觉呐?大家都知道如何成功,可就是未必能成功。欲望一旦成为“必须”才有希望成功。
《给加西亚的信》读后感(二):你能把信送给加西亚吗?
《致加西亚的信》,早就应该再看一遍了。知道这本小册子是在六年前,当时大学即将毕业,从央视实习回来的舍友,在年级交流会上特别推荐,然后就找来细细研读了一番。不过当时实是年级尚小,毫无职场经验可言,切身感受几乎为零。今天再次读来,感触良深,了不起的激励样板书。按照常理,二十八岁的年龄,应该已经过了再读励志书籍的时候。但事情往往并不完全规规矩矩地来。
近期的工作忙到情绪几乎处于崩溃的边缘,任何轻音乐甚至苏珊大妈都不能让自己完全平静下来。不足五小时的睡眠将我的体重又消磨掉不少,不到九十斤的身板看上去太不成样子了,不在敢穿紧身衬衣出门了,打枣竿实在太不像样了。于是将顶呱呱的休闲上衣挂在身上,还好,风吹起来的时候,不至于倒下。O(∩_∩)O哈哈~
所以,也正好,南京订的书千里跋涉后终于到了,抽出《致加西亚的信》,用不了一下午,一气呵成,看完了,闭上眼睛,枕着泰戈尔的双语诗集,多年之后再做一个甜美的梦。我要回到的,是这样安宁的心境,而不是别的。
早晨起来,梳妆打扮,对着镜子笑一笑,为了自己,做一个能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刻薄的老板在眼中也变得不再可恶了,任凭风雨袭来,一笑置之,重要的事,我正在做着罗文上将的工作,正要把信送给加西亚,我在路上,正在路上。我想,我们很多人,其实都是,在路上。
我推荐,去看《致加西亚的信》吧,不为加西亚,为了自己能做一个罗文那样的人。一种精神,足够支撑自己,到老。那么,任凭周身全是贴满了待办事项的便签,也不再感到沮丧,快乐是件多么美好的事情。
《给加西亚的信》读后感(三):心无旁骛,莫忘初衷
罗文中尉是一位名副其实的英雄,关于他的故事其实很简单,那就是一位军人接受任命,在没有提出任何疑问的前提下披荆斩棘、排除万难、责无旁贷地完成了使命。他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无疑是历尽了艰辛,经历了多番的死里逃生,但即使有人在其凯旋而归之后询问其旅程的点滴,想必他也不会添油加醋地描述那些横生的险象,他更多地也许会轻描淡写地说,我完成了任务,尽管过程并不轻松。这才是真正的勇者,不为自己战胜了困难而沾沾自喜、趾高气昂。唯有虚弱的人才乐于夸大磨难,片刻的胜利光芒会叫他们产生一种幻象,自以为荣耀会持续至永远。
虽然书中内容着重强调了罗文中尉的品质在工作中的重要,但其实,我们也不妨把罗文中尉的使命之旅喻作人生,人生,从来也是说来简单,实则艰难重重。每一个生命诞生之后,应该都有着一个专属于自己的使命,我来到这个世上,拥有健全的身躯,能够自由思考的头脑,那么我应该在这一遭完成点什么?我们就是把任务交付给罗文的人,我们就是需要完成使命的罗文,那份凯旋而归的荣誉就是属于我们自己的荣誉。
有人认为,罗文在受命于危难之际却不提任何一个有用的问题,那是愚蠢鲁莽的表现。当然了,也有人会嗤之以鼻,倘若事情发生在当下,我们也无需提问,直接网络人肉搜索,或者利用各种卫星定位就好。是的,假如是一个人,我们也许无需大费周章,但我们需要寻找的目标往往不是一个人那么简单。它可能是我们的梦想、事业,它不是可勾可划的实物,却需要我们耗尽一生的心血去找到它。我们可能会质疑,但生活却不一定会给予及时的回复。唯有行动才是回答问题的要领。书中的一句话说得多好:“理智无法支配情绪,相反,行动才能改变情绪。”你可以心存疑惑,但请不要停下脚步。
在我看来,罗文中尉的人格特质中最闪耀的一点就是心无旁骛。眼前的美景、异域的风情、旅途的劳累都无法使其放慢前进的脚步,不动旁念,不生异心,始终如一地朝向目标迈进,这是一个多么难能可贵的品质。有人也许又会抗议,他所处的环境关乎生死,刻不容缓,当然能做到一心一意啦,要是平凡如我们,每天弄得剑拔弩张,那得多累啊。是呀,很奇怪,成功奋发的人似乎很少把疲惫挂在嘴边。生活本身就是一场战斗,我们每天都需要战胜七宗罪:饕餮、贪婪、懒惰、淫欲、傲慢、嫉妒和暴怒。有限的资源和无限的惰性,生活怎能不是一场战役?止步不前等同于落后一步。当然,我们也可以把生命看作一叶顺流而下的扁舟,摇摇曳曳,优哉游哉,连水中的水草都懒得捞起。原本想看书的,被旁边的手机吸引,于是心想,反正有一天的时间,看看大家在朋友圈里发布了什么吧,一看,某人分享了一个链接,好吧,看看吧,噢,原来他分享了我最近一直想去的餐厅的打折信息,反正晚饭还是得解决的,就顺便去了吧!晚饭过后回到家,心满意足准备阅读计划内的书,一看手表,马上10点了。算了,还是洗洗睡吧,反正明天还有时间。于是,一眨眼,一天过去了,一个月过去了,一年过去了,一生也就是转瞬即逝的事情,到头来,你的手上真的连一根水草都没有。
故事描述的另一个细节还叫我感触良多。罗文见到加西亚将军之后,并不是简单地把信往他手上一放就完事儿了,除了交付信件之外,他还一五一十、准确无遗地询问了总统言及的军事问题。我们知道,哪怕在风平浪静的日子里,倘若不用心,我们的记忆也时常出现偏差,何况在长期高度紧张的情况下,记忆要做到百分百准确,那就非常难了。因此,实在不得不钦佩罗文优秀的心理素质以及对目标的坚守。唯有重视,方能做到极致。那封亟待送给加西亚的信仿佛不是被他揣在怀里,而是镌刻在心中。所谓的不忘初衷,该当如此。
《给加西亚的信》被广泛用于管理企业和军队,但假如仅仅用在单调的领域,这无疑是缩小了书中精神可能传递的范围。它应该被每一个心怀梦想的人熟记,每一个人也应该成为自己人生的罗文中尉。
中学生读雷锋的读后感800字
时间:2023-09-19 19:0:43初中生雷锋故事的读后感范
时间:2023-09-19 04:0:12小学生学习雷锋的读后感范
时间:2023-09-17 23:0:26五年级小学生守株待兔读后
时间:2023-09-20 17: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