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升学网 > 节日习俗 > 正文

咸阳的传统文化元素有哪些,咸阳传统文化特色

更新:2023-09-14 05:45:42 高考升学网

大家都很好奇各个省份当地的传统文化及传统文化特色。经过悠久的历史,漫长的岁月里,省份不断的发展和继承,有很多丰富的民俗文化互动,进而形成了我们熟悉的当地文化特色。小编整理了一下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多帮助。

咸阳的传统文化元素有哪些,咸阳传统文化特色

一、咸阳的传统文化元素有哪些

民俗文化

“巧娘们,乞巧来,棉花骨朵拉宝来”。农历七月七日之夜俗称“七夕”,是十分有意义的“乞巧节”,传说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之日。礼泉县民间妇女们“七夕”的主要活动有“泡巧”“迎巧”“测巧”等,目的一是向织女乞求智慧和巧艺,二是向她讨赐美满姻缘。

“泡巧”,“先是六月用井水浸豌豆或绿豆二盂,用之勿令见天日,每日水溲一次,名曰泡巧,至七夕则苗生盈尺,玉线干茎,亭亭可爱,腰约红线陈几上”。(见宋伯鲁《还读斋杂述》)正如当地儿歌曰“巧芽芽,生得怪,盆里生,手帕盖,七月七取出来。”

“迎巧”,“秦俗七夕,束藁为织女,首饰衣襦皆仿世妆,名曰七姐,设香灯陈礼果,剪彩为罗袜奠诸几,儿女远几拍手唱艺巧曲”(见宋伯鲁《还读斋杂述》)。艺巧曲谣至今仍有流传,如“巧娘娘,乞巧来,红桃绿枣摆出来。”“今年是个七月七,明年是个八月八;我给巧娘献梨瓜,巧娘教我剪梅花;我给巧娘献大枣,巧娘教我剪衣袄;我给巧娘献辣子,巧娘教我剪袜子。”“巧娘巧娘快下来,帮咱描凤绣花来,递把剪刀你剪来,剪出花样惹蜂来,送上针线你纳来,纳出衣裳人人爱。”

“测巧”七夕在巧娘娘偶像前,旁设清水一盆,儿女乞巧毕,各以手拗苗端数分抛水上,视其影,女子得花男子得笔为吉。亦有纳蜘蛛于盆,次早验其结网与否,以为获巧之验者。(见宋伯鲁《还读斋杂述》)有的姑娘还在月光下用彩线穿针乞巧,若一穿便进,就以为得巧,也是手艺大进的好兆头。有的姑娘还剪一点头发以示纪念,谚云“年年有个七月七,姑娘头发长一天”。有的还在井边偷听牛郎织女讲悄悄话。这些活动都反映出她们对未来幸福婚姻的渴望和对勤劳灵巧的追求。

有关“乞巧”的习俗,在县志中亦有记载:“七月七日为乞巧节,是夕焚香,陈瓜果于庭中,并以五色纸制鞋袜祀织女,名曰乞巧节,率皆小儿女为之。”

社火文化

在陕西,社火是芯子、高跷、竹马、旱船、狮子、龙灯等的通称。 是一种靠扮演、造型、技巧取胜的艺术。它通过各种高难度的动作和严密的构思,让演员扮演成历史人物和现代人物,形成故事组合,给人一种高屋建领,惊险出奇的艺术感染力。特别是这种艺术 和秦腔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来源于古老的黄土地,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魅力。

每年春节,各乡各村,群众自发组织,抬芯子、跑竹马、踩高跷、 耍狮子、走村串户,十分热闹。这种喜庆活动,关中称“要社火”,陕北叫“闹秧歌”、”闹红火”,而陕南则称“闹玩意儿”、“耍故事”。 社火分大耍和小耍,小耍即只出柳木腿和平台子。社火中的精华,是高难艺术芯子,即在一个专用的桌子上,固定一根形状各异的拇指粗的钢筋,约两米高,用色纸在上根指形态做出各种造型的东西,如棉花、果树、纺车、布机,龙、虎等世间百物,然后按其内容把男女小孩(年龄一般4—5岁)装扮成戏剧人物,站立顶端,少则 1人,多者10余人。或并立、或叠置、或横卧、或倒立。有的双臂摆动,像在行走,有的似荡秋干,高悬 在3丈虚空。场面惊、险、巧、奇。

社火中的高跷往往成群结队而行。艺高胆大的,走起路来故意 歪歪扭扭,显得摇摇欲倒,让人捏—把汗;有的行走间忽然劈一个 双叉,坐在地上撒娇,当别人去扶时,将身子一纵,突然又跳将起 来,立刻引来观众一阵喝彩。

跑旱船在陕南十分流行,群众喜闻乐见。它是由女演员扮驾船 姑娘,男演员扮引船舶公,二人载歌载舞,紧密配合。表演各种戏剧 性的情节。

在陕西,耍社火颇具古风,几十面三角形狼牙边的大旗,上书 各个乡村之名。敲上威风锣鼓,锣鼓手少则数十,多则上百。打锣 鼓有一定套数,分老曲、新曲、紧三火等。老曲雄壮浑厚,新曲悠长 明朗,紧三火紧张热烈。雄旗猎猎,统炮轰隆。若在街上和其他村 的社火队相逢时,讲究礼让。先到者闪到一边。后来者先走,这明是 礼让,暗则挑战和较量。鼓声一时大震,都想以气势压倒对方。各 家的社火扮演人物,也以动作、语言、换花样等,使出浑身的解数, 吸引观众。虽然带有竞赛性质,却从不评名次,好坏标准自在群众心里。

风土人情

咸阳是我国著名古都之一,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周、汉、唐等十一个朝代也都曾把咸阳做为都城或京畿之地,成为我国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放眼咸阳北塬,周秦汉唐时期许多帝王建造的陵寝和陪葬墓,绵延百里,形成了渭水桥边不见人,摩挲高冢卧麒麟的壮观景象。如今的咸阳,以黄土文化为特征的民俗风情旅游极具特色。以礼泉、秦都、兴平、乾县、旬邑等地为代表的民俗风情、秦汉文化、秦汉歌舞及社火、剪纸、皮影、牛拉鼓等民间艺术,以“乾县四宝”,“三原小吃宴”为代表的地方风味小吃,以黄土文化、关中风情为特色的乾县黄土民俗村,以礼泉县为代表的万亩果园,在国内外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一批民俗风情旅游项目正在发展壮大,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民俗风情旅游。

咸阳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发祥地之一,这里民风古朴,民俗独特,民风、民俗文化源远流长。其中民间社火、皮影、剪纸、刺绣、草编和琉璃工艺技术深受中外旅游者的青睐。尤其是各种民间工艺品,都着力刻画了咸阳人的形象,有着浓厚的乡土气息,是黄土高原劳动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透过这一幅幅生动形象的艺术品,不难看出,咸阳人淳朴憨厚的性格和豪爽大气。近年来这一领域也业已成为咸阳市人文旅游资源的重要部分。

二、咸阳传统文化特色及习俗

“巧娘们,乞巧来,棉花骨朵拉宝来”。农历七月七日之夜俗称“七夕”,是十分有意义的“乞巧节”,传说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之日。礼泉县民间妇女们“七夕”的主要活动有“泡巧”“迎巧”“测巧”等,目的一是向织女乞求智慧和巧艺,二是向她讨赐美满姻缘。

“泡巧”,“先是六月用井水浸豌豆或绿豆二盂,用之勿令见天日,每日水溲一次,名曰泡巧,至七夕则苗生盈尺,玉线干茎,亭亭可爱,腰约红线陈几上”。(见宋伯鲁《还读斋杂述》)正如当地儿歌曰“巧芽芽,生得怪,盆里生,手帕盖,七月七取出来。”

“迎巧”,“秦俗七夕,束藁为织女,首饰衣襦皆仿世妆,名曰七姐,设香灯陈礼果,剪彩为罗袜奠诸几,儿女远几拍手唱艺巧曲”(见宋伯鲁《还读斋杂述》)。艺巧曲谣至今仍有流传,如“巧娘娘,乞巧来,红桃绿枣摆出来。”“今年是个七月七,明年是个八月八;我给巧娘献梨瓜,巧娘教我剪梅花;我给巧娘献大枣,巧娘教我剪衣袄;我给巧娘献辣子,巧娘教我剪袜子。”“巧娘巧娘快下来,帮咱描凤绣花来,递把剪刀你剪来,剪出花样惹蜂来,送上针线你纳来,纳出衣裳人人爱。”

“测巧”七夕在巧娘娘偶像前,旁设清水一盆,儿女乞巧毕,各以手拗苗端数分抛水上,视其影,女子得花男子得笔为吉。亦有纳蜘蛛于盆,次早验其结网与否,以为获巧之验者。(见宋伯鲁《还读斋杂述》)有的姑娘还在月光下用彩线穿针乞巧,若一穿便进,就以为得巧,也是手艺大进的好兆头。有的姑娘还剪一点头发以示纪念,谚云“年年有个七月七,姑娘头发长”。有的还在井边偷听牛郎织女讲悄悄话。这些活动都反映出她们对未来幸福婚姻的渴望和对勤劳灵巧的追求。

有关“乞巧”的习俗,在县志中亦有记载:“七月七日为乞巧节,是夕焚香,陈瓜果于庭中,并以五色纸制鞋袜祀织女,名曰乞巧节,率皆小儿女为之。”

咸阳的生产习俗

咸阳相当一部分地区为山地沟壑丘陵,黄土深厚,劳动生产条件十分艰苦,为了生存,人们劳作不息,在繁重的生产条件下,为了减轻劳动强度,指导生产,经常运用歌谣等形式,增强生产中的娱乐气氛和节奏感。如秦代大兴水利,在泾阳泾河谷口修建郑国渠,灌田4万余顷。于是就产生了这样的歌谣“田于何所,池阳谷口,郑国在前,白渠在后。举锸为云,决渠为雨。水流灶下,鱼跃入釜。泾水一石,其泥数斗。且溉且粪,长我禾黍。衣食京师,亿万之口。”

生产活动中还有夯歌、矿工歌、伐木歌、耕种歌、搬运歌等能协调劳动节奏,指挥生产,鼓舞劳动者的情绪,减轻疲劳。如“咸阳古渡”,通陇达蜀,古渡号子,响彻云霄。起船号子,沉着有力,紧水号子,呼应短促,紧凑有力。平水号子,舒缓诙谐,看什么编什么唱什么。船工号子,词虽简单,但给人一种苍凉悲壮的感觉。

咸阳属于典型的麦黍文化地区,人们好稼穑,植五谷,精于耕种,讲求方式方法。如《种麦歌》所描述:“白露之前卸核桃,前后十日种麦好。两头套犁中间耧,农家秋种无闲牛。眼瞅籽眼手摇耧,脚踏胡基口吆牛。轻摇慢摆定稀稠,紧三慢三到地头。”

收割碾打藏的风俗是麦子上场脱粒后,要碾麦苋,这天乡亲前来帮忙,先摊场,日晒后翻场,马拉碌碡压碾后抖场、翻场、再压碾后起场,然后把麦草运到指定地点,垒麦草垛子。数人在下把麦草用杈往垛上撩,垛子上一人指挥数人劳动,“东边来呀,西边要呀,填心最重要呀!”一边劳动,一边欢歌笑语,垛子垒好后,主家酒席招待。小麦脱粒后,要晾晒入仓,晒麦这天,邻人帮忙,麦晒干后,扬的扬,装袋的装,肩袋的肩,粮全部入仓后,主人盛情款待。这种习俗反映了乡民劳动互助的美德。现在已多用联合收割机一次完成。

咸阳的社火文化

在陕西,社火是芯子、高跷、竹马、旱船、狮子、龙灯等的通称。 是一种靠扮演、造型、技巧取胜的艺术。它通过各种高难度的动作和严密的构思,让演员扮演成历史人物和现代人物,形成故事组合,给人一种高屋建领,惊险出奇的艺术感染力。特别是这种艺术 和秦腔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来源于古老的黄土地,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魅力。

每年春节,各乡各村,群众自发组织,抬芯子、跑竹马、踩高跷、耍狮子、走村串户,十分热闹。这种喜庆活动,关中称“要社火”,陕北叫“闹秧歌”、”闹红火”,而陕南则称“闹玩意儿”、“耍故事”。 社火分大耍和小耍,小耍即只出柳木腿和平台子。社火中的精华,是高难艺术芯子,即在一个专用的桌子上,固定一根形状各异的拇指粗的钢筋,约两米高,用色纸在上根指形态做出各种造型的东西,如棉花、果树、纺车、布机,龙、虎等世间百物,然后按其内容把男女小孩(年龄一般4—5岁)装扮成戏剧人物,站立顶端,少则 1人,多者10余人。或并立、或叠置、或横卧、或倒立。有的双臂摆动,像在行走,有的似荡秋干,高悬 在3丈虚空。场面惊、险、巧、奇。

社火中的高跷往往成群结队而行。艺高胆大的,走起路来故意 歪歪扭扭,显得摇摇欲倒,让人捏—把汗;有的行走间忽然劈一个 双叉,坐在地上撒娇,当别人去扶时,将身子一纵,突然又跳将起 来,立刻引来观众一阵喝彩。

跑旱船在陕南十分流行,群众喜闻乐见。它是由女演员扮驾船 姑娘,男演员扮引船舶公,二人载歌载舞,紧密配合。表演各种戏剧 性的情节。

在陕西,耍社火颇具古风,几十面三角形狼牙边的大旗,上书 各个乡村之名。敲上威风锣鼓,锣鼓手少则数十,多则上百。打锣 鼓有一定套数,分老曲、新曲、紧三火等。老曲雄壮浑厚,新曲悠长 明朗,紧三火紧张热烈。雄旗猎猎,统炮轰隆。若在街上和其他村 的社火队相逢时,讲究礼让。先到者闪到一边。后来者先走,这明是 礼让,暗则挑战和较量。鼓声一时大震,都想以气势压倒对方。各 家的社火扮演人物,也以动作、语言、换花样等,使出浑身的解数, 吸引观众。虽然带有竞赛性质,却从不评名次,好坏标准自在群众心里。

三、咸阳传统文化相关文章推荐

(1)、宝鸡的传统文化元素有哪些,宝鸡传统文化特色

咸阳的传统文化元素有哪些,咸阳传统文化特色

(2)、铜川的传统文化元素有哪些,铜川传统文化特色

咸阳的传统文化元素有哪些,咸阳传统文化特色

(3)、西安的传统文化元素有哪些,西安传统文化特色

咸阳的传统文化元素有哪些,咸阳传统文化特色

(4)、陕西的传统文化元素有哪些,陕西传统文化特色

咸阳的传统文化元素有哪些,咸阳传统文化特色

(5)、玉溪的传统文化元素有哪些,玉溪传统文化特色

咸阳的传统文化元素有哪些,咸阳传统文化特色

(6)、曲靖的传统文化元素有哪些,曲靖传统文化特色

咸阳的传统文化元素有哪些,咸阳传统文化特色

(7)、昆明的传统文化元素有哪些,昆明传统文化特色

咸阳的传统文化元素有哪些,咸阳传统文化特色

(8)、遵义的传统文化元素有哪些,遵义传统文化特色

咸阳的传统文化元素有哪些,咸阳传统文化特色

(9)、六盘水的传统文化元素有哪些,六盘水传统文化特色

咸阳的传统文化元素有哪些,咸阳传统文化特色

(10)、贵阳的传统文化元素有哪些,贵阳传统文化特色

咸阳的传统文化元素有哪些,咸阳传统文化特色

相关文章

最新图文

苏州过年有什么风俗传统活

时间:2024-03-02 03:0:31

常州过年有什么风俗传统活

时间:2024-03-02 03:0:03

徐州过年有什么风俗传统活

时间:2024-03-02 03:0:14

无锡过年有什么风俗传统活

时间:2024-03-02 0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