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升学网 > 节日习俗 > 正文

三明的传统文化元素有哪些,三明传统文化特色

更新:2023-09-15 22:30:51 高考升学网

大家都很好奇各个省份当地的传统文化及传统文化特色。经过悠久的历史,漫长的岁月里,省份不断的发展和继承,有很多丰富的民俗文化互动,进而形成了我们熟悉的当地文化特色。小编整理了一下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三明的传统文化元素有哪些,三明传统文化特色

一、三明的传统文化元素有哪些

泰宁梅林戏

梅林戏俗称土戏、土京戏,是福建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泰宁、将乐、顺昌、邵武、光泽等地。清代乾嘉年间,徽调经浙江、江西两路传入泰宁后,与当地方言和民歌小调、道教音乐相融合,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剧种。其道白采用当地官话,唱腔以乱弹、西皮、下江为主。梅林戏的唱腔优美动人,它以皮簧、拨子、吹腔为主,此外还有南词北调、弦索、徽州词、浙江调、四平调、青板、小调等。伴奏乐器分文乐和武乐两类

永安大腔戏

永安大腔戏形成于明代中期,是弋阳腔的一个流派,因是“大锣大鼓唱大戏,大嗓子唱高腔”,故称大腔戏。明景泰年间,福建省永安市青水畲族乡丰田村熊氏家族年年派人到江西石城祭祖,并向当地艺人学习弋阳腔,而后结合本地的山歌、小调及道士音乐,创立了大腔戏班。随着熊姓家族部分成员向周边地区的迁徙,大腔戏传播到了大田、尤溪、沙县等地。永安大腔戏的传统剧目有一百多个,常演的有《白兔记》、《金印记》、《中三元》、

朱熹祭典

尤溪县是我国南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朱熹的诞生地,至今保留着先贤朱熹的大量遗迹。尤溪县纪念朱熹活动可追溯到南宋嘉熙元年(1237),其时县令李修捐资在县城南的公山之麓修建文公祠、韦斋祠、半亩方塘和尊道堂等建筑,以纪念朱家父子。之后每年春秋及农历九月十五朱熹诞辰日,尤溪县民众都在朱熹诞生地——南溪书院文公祠举行祭祀大典,以缅怀这位先贤圣哲。祭朱熹典是尤溪县祭祀朱熹的大型庙堂活动

祭祖习俗(石壁客家祭祖习俗)

客家人素有爱国爱乡、慎终追远、敬祖穆宗之传统美德。石壁客家祖地的祭祖活动,是建立在客家人对祖先的信仰崇拜和寻根溯源的基础上的,并以传统的祭祀礼仪、满足游子追远的心情,显示了我国古文明礼仪之邦的光华。随着海内外客家寻根热的不断升温,石壁客家祖地日益蜚声海外,前来石壁客家祖地寻根祭祖的海外客家人络绎不绝,石壁客家祖地已经成为五洲四海客家人的朝圣中心。

大田板灯龙

大田板灯龙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由龙珠、龙首、龙身、龙尾组成,龙身是在木板上用竹篾扎成骨架,再糊上彩纸或塑料薄膜,画上鳞纹或花草,内燃龙烛。龙节首尾写上“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吉祥如意”等词句。龙头在一块木板上用竹片、竹篾扎成龙头的形状,糊上彩纸,画上鳞纹,缀上彩纸铰成的“龙须”,龙头内点上龙烛。全县18个乡镇均有迎龙的习俗。大田县迎板灯龙历史悠久,自唐末传入。

木活字印刷术

由北宋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为现代活字印刷技术奠定了基础,被誉为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古老的木活字印刷在福建宁化、光泽至今仍有保存。在印刷业发达的明中叶时期,受到四保雕版印刷影响,宁化等地同时开始大量使用木活字印刷族谱。据史料记载,除了族谱、蒙书、佛经道藏外,宁化在道光六年(1826)以木活字印有李世熊著的《钱神志》7卷,次年印有李世熊所著《寒支初集》10卷,同治十年(1871)

嵩溪豆腐皮传统制作技艺

清流县嵩溪镇素有“豆腐皮之乡”的美称。嵩溪豆腐皮制作始于清嘉庆六年,最初称“笋皮”,是用豆腐皮浆在煮熟时,产生一种漂浮的块片,捞起晾干而成。产品经过几代人的摸索、磨练,日益完善。特别是解放后,1956年,在胡成生(已故)等人的精细加工下,使豆腐皮呈状透明,有清凉、滋阴之效,是宴席之佳品。嵩溪豆腐皮的制作从选料、浸泡、碾磨、烹煮乃至挂浆都有严格的工艺要求。

明溪肉脯干制作工艺

明溪肉脯干是明溪独具客家饮食文化韵味的名优食品,居闽西八大干之首,具有7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明溪肉脯干制作时,选用新鲜猪后腿瘦肉,用专用利刀平削成薄片,然后配上红酒娘糟、川椒、肉桂、丁香、八角、小茴香等配料浸腌于缸内,待香味渗入后,取出敷贴于特制的竹笼上,用木炭火烤熟烤干。肉脯干色、香、味俱全,酥脆香甜,营养丰富,越嚼越香,以上乘美味佳肴而著称于世

清流李家五经魁

“五经魁”至今已400多年历史。现今“五经魁”表演主要流行在清流李家乡李村一带。所谓的“五经魁”指的是传说中的五个人民崇敬的历史人物。这五个人物分别是:雷震子(亦叫雷公)、钟馗(民间信仰中的正义之神)、包拯(传说他是阴曹判官),寇准(寇准是宋代名相,故叫天官),李广(汉代名将,匈奴称广为飞将军,故叫将军)。人们根据五个不同历史人物的不同性格,做成五个不同的面具,在正月及描绘期间表演

宁化客家山歌

宁化客家山歌是整个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较好地保留了中原传统音乐的韵律,并且内容丰富,有反映妇女争取自由、解放的,有表达青年男女恋爱婚姻的,有揭露腐朽没落的封建礼教的,表现风土人情、风光景物等。格律多样有七言四句式,五、七言交叉六句式,五、九言交叉三句式等,并且采用大量的衬词,使山歌更加流畅,口语化,更具有地方特色。

尤溪南芹小腔戏

小腔戏,是皮黄腔系统的一个剧种,是早期乱弹声腔在闽西北的遗响,因主要行当角色用小嗓行腔而得名,清嘉庆年间流行于尤溪。流传至今已历十二代。小腔戏唱腔以西皮、二黄为主。读音以中州韵为主,杂以方言,谓之“土洋腔”。锣鼓经统称为“十二番”。总的科介动作带有木偶表演的痕迹,常演的剧目称“十八本头”,有五十八个折子戏。

二、三明传统文化特色及习俗

梅列、三元

新娘要“饿嫁”

出嫁时亲友向出嫁的女子送米粉、红蛋、香皂、花粉、袜子等喜礼,俗称“送嫁”、“添花粉”。母舅、伯叔须送衣服1套。新娘要空着肚子“饿嫁”,到了男方家中才能饮食。待嫁时,母亲要向女儿交待一些婆家规矩。女家要请母舅、众乡亲吃“嫁饭”(亦称吃“红担”),并分发“阿使糖”、“阿使粿”。

三年得胎方可回门

过去在三明,新娘需3年得胎才能回娘家。回娘家时新郎新娘须当日傍晚天黑时返回。意为“暗摸摸,生丁务(男孩)”。50年代后,一般3天回门。

沙县

“背嫁”才不掉身价

沙县夏茂倪居山一带,有背嫁习俗。倪居山从前未通公路时只有崎岖的羊肠小道,迎亲不便使用花轿,而女方又不肯新娘自己走去,自掉身价,故而产生了背新娘的 习俗。且日后夫妻口角时,妻子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说:“又不是我自己走的,是你把我从我家背来的!”背新娘的人必须是新郎的亲舅舅,这可是苦差事,新娘出了门就得不停歇地背着走,就像新娘上了花轿一样,不到夫家不能下轿。数十里山路亦如此。如果舅舅身强力壮尚且无妨,倘若舅舅瘦小体弱,而新娘恰恰又是个大个子,舅舅可就有苦难言了。所以倪居山人说:“舅舅不好当。”据说从前有个胖姑娘遇到一位小个子舅舅,雨后路滑,背到一条陡峭山路时,舅舅体力不支,脚下一 软,新娘与舅舅同时摔到几十丈深的沟涧里,喜事变成悲剧。

所以说这“天大地大,舅公最大”,这准女婿要是不和大舅爷打好关系,这婚礼还未必行得成。

畲族同姓不通婚

南阳、高砂、高桥有一些畲村,在古代,畲族婚姻比较自由。盘、兰、雷、钟四大姓,同姓一般不通婚,但同姓不同宗则可以。畲族男女的社交完全公开,其婚姻 之权虽操之父母,但一般不干涉。婚礼极简,畲族人迎亲不事花轿,新郎直接到新娘家接亲。临门后,岳父以酒饭招待。就席时,席上不摆一物,必须新郎一一指名 歌之。如要筷子则唱《筷歌》,要酒则唱《酒歌》。吃完之后,新郎又领唱一首又一首的歌,把酒席上的东西一样样唱回去,这时,司厨者也唱着歌来收席。席毕, 新郎新娘交拜成礼,然后祭祖,众人围坐唱拜……祭毕,辞舅姑。走嫁时,新郎前行、新娘头裹红帕、身穿蓝衫尾随,各执雨伞半张遮脸,岳父殿后。一路步行到夫 家。因为畲家认为牛踏的路为新路,所以富裕人家的嫁妆中往往还有一头踏路牛。

三、三明传统文化相关文章推荐

莆田的传统文化元素有哪些,莆田传统文化特色厦门的传统文化元素有哪些,厦门传统文化特色福州的传统文化元素有哪些,福州传统文化特色福建的传统文化元素有哪些,福建传统文化特色
六安的传统文化元素有哪些,六安传统文化特色巢湖的传统文化元素有哪些,巢湖传统文化特色宿州的传统文化元素有哪些,宿州传统文化特色阜阳的传统文化元素有哪些,阜阳传统文化特色
达州的传统文化元素有哪些,达州传统文化特色广安的传统文化元素有哪些,广安传统文化特色

相关文章

最新图文

苏州过年有什么风俗传统活

时间:2024-03-02 03:0:31

常州过年有什么风俗传统活

时间:2024-03-02 03:0:03

徐州过年有什么风俗传统活

时间:2024-03-02 03:0:14

无锡过年有什么风俗传统活

时间:2024-03-02 0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