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升学网 > 节日习俗 > 正文

榆林过年有什么风俗习惯(春节习俗有哪些)

更新:2023-09-20 16:59:54 高考升学网

春节即中国农历新年,俗称新春、新岁、岁旦等,口头上又称过年、过大年。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庆贺新春活动,带有浓郁的各地地方特色。这些活动以除旧布新、驱邪攘灾、拜神祭祖、纳福祈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凝聚着中华传统文化精华。那么榆林过年有什么风俗习惯??高考升学网小编整理了相关内容。

榆林过年有什么风俗习惯(春节习俗有哪些)

一、榆林过年有什么风俗习惯

春节是我国古代传统节日,也是我国农历的岁首。民国时改用阳历,把阴历年叫做“春节”,因为阴历年都在立春前后,“春节”的叫法就是由此而来。古代过年是在“腊日”,即后来的“腊八”,榆林民间就渐次进入过年。古代吃“腊八粥”在宫廷和民间意在“打鬼”,带有迷信色彩,腊月二十三主祭掌管吉凶祸福的“灶神”,燃香烛,焚黄表,口中念念有词:“上天言好事,回庭降吉祥。”期望衣食温饱。在年前要理发,拆洗衣物,扫除污秽,预防疾病。临过年人们普遍上坟,用年茶饭祭祖。大年三十要贴门神(唐代秦叔宝、尉迟敬德画像),后世沿袭,以此画像为门神镇邪(见任继愈主编《宗教词典》),贴“福”字、贴对联、贴窗花,全家欢聚吃饺子,吃年糕,傍晚时放鞭炮辞旧岁,除夕夜要“打醋炭”,在烧红的炭块上浇点醋,本意为驱邪,实乃有杀菌消毒之效。还要点起红烛,挂灯笼,“守岁”(一般人通宵不眠),以防邪祟。过去彻夜不眠有些无聊,现今看电视,乐在其中。年三十或大年初一放鞭炮迎新年。大年初一更要相互拜年祝福“过年好”,给小孩“压岁钱”,祝福茁壮成长。古代时春节是我国传统中最隆重的大节,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是《宋史·蜀世家》记载的五代后蜀主孟昶题:“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历代诗人都有吟咏,如唐·骆宾王《西京守岁》诗:“夜将寒色去,年共晓光新。”宋·王安石《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写出人们燃放鞭炮,欢饮屠苏酒,张贴春联的欢庆景象,榆林也是如此。

榆林民俗正月十五前都算过年,在此期间还有诸多民俗,如上庙敬神,正月初三农村开始“走亲戚”,新女婿偕妻子“拜丈母”。初三城内大街开始闹秧歌,农村秧歌队“排门子”。正月初五送穷神,清扫家中院落垃圾,倒在院外僻静处,插上香,口中念念有词:“穷神穷神你快走,我给你找个好主人……”希望新的一年幸福安乐。初五还要饱食“年茶饭”,叫“填五穷”。初六初七过“小年”,旧时称初六是“人年”,初七称作“人七”,形式如同过“大年”。正月十二为“鼠忌”,称这天“老鼠嫁女”,讲究不吃米饭,夜熄灯早寝,不说不吉利的话,忌打破用具……榆林城还忌初七、八拜年,过去认为这是冷看慢待,给“龟子王八”拜年。

正月十五“元宵节”是春节期间又一节日高潮,一般在正月十三就开始“闹元宵”。榆林城、镇川和一些大村镇办社火、闹秧歌、转“九曲”、观彩灯、猜灯谜。“闹元宵”在“文革”期间一度冷落。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元宵节闹得更红火,以榆林城最为热闹。这天城内百姓多吃元宵,吃杂面(长寿面),农村人吃扁食。城乡传统式“老秧歌”、新式秧歌20多班汇聚城内演出,周边农村人纷纷进城看红火,街头巷尾,人流如潮;街道上舞龙、耍狮子、跑旱船、打腰鼓、耍霸正鞭、骑竹马、踩高跷……满街载歌载舞、锣鼓喧天,甚为壮观。入夜,家家户户所挂红灯笼尽亮,大街上曾竖立的“牌灯架”及各商店铺面挂的各式各样花灯、走马灯齐明,满城灯火如昼,大放鞭炮烟花,人们扶老偕幼,情侣相伴,竞相上街喜观花灯。此时大街上又来载歌载舞耍龙灯、耍狮子、跑旱船的,人们拖儿抱女,争着钻“龙身”,称之可“消灾免难”。四处城门口燃烧着大火塔,烈焰熊熊,米粮市顶砖泥砌成的高大的“火判”七窍冒火焰,观众特多。继而驼峰山上大放礼花,各种各样的礼花在夜幕中腾空而起,绚丽多彩,欢声四起。志书载,早在民国年间榆林花灯即与扬州花灯媲美,让人惊叹!近年来世纪广场上的秧歌和六楼上的陕北民歌、榆林小曲表演,也让人流连忘返。

农历的年当今真正成了人民群众欢乐的节日,辞旧迎新,天下皆春。春节传统的民间习俗,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和憧憬。两千多年来延续的过年、过春节传统盛行:于神州大地,渗透到每个人的生活中,也铸造了每个炎黄子孙的灵魂。春节,更是孩子们的节日。他们不知道过去“年年难过年难过”的滋味,现在过年有漂亮的新衣、丰盛的美餐、灿烂的烟花、精彩的电视,还有不少的“压岁钱”。他们对春节,是节日前的向往,节日里的享受,节日后的留恋。春节过完了,他们还会念叨着:“春节真好,最好能天天过春节。”然而,想天天过年、过春节,是孩童的奢望。春节,好比金秋的收获。为了收获,先得耕耘,先得付出。

二、榆林城市简介

榆林市位于陕西省最北部,东临黄河与山西相望,西连宁夏、甘肃,北邻内蒙古,南接本省延安市。辖1市2区9县、155个乡镇、29个街道办事处、2967个行政村,户籍人口385.59万人。地域东西长385公里,南北宽263公里,总土地面积42920.2平方公里。 地貌大体以长城为界,北部为风沙草滩区,占总面积的42%,南部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占总面积的58%。市情主要特点:

一是资源优势突出。全市已发现8大类48种矿产,潜在价值超过46万亿元人民币,特别是煤、气、油、盐资源富集一地,组合配置好,国内外罕见,开发潜力巨大。煤炭预测储量2800亿吨,其中神府煤田是世界七大煤田之一。天然气预测储量6万亿立方米,是迄今我国陆上探明最大整装气田的核心组成部分。岩盐预测储量6万亿吨,约占全国已探明总量的26%。石油预测储量10亿吨,是陕甘宁油气田的核心组成部分。

二是人文优势独特。历史上,榆林是兵家必争之地。春秋为晋,战国归魏,秦统一六国后为上郡地,唐及五代时设夏州、银州、麟州、府州、绥州,均属关内道管辖,素有“九边重镇”之称。榆林城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重点文物古迹有万里长城第一台镇北台,大夏国都统万城遗址,西北地区最大的道教建筑群白云山道观,陕西最大的摩崖石刻红石峡,李自成行宫,陕西最大的内陆湖泊红碱淖等。榆林是著名的革命老区,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我市8个县30个村庄战斗生活过。

三是区位优势明显。榆林地处中西部结合地带,位于陕甘宁蒙晋五省区交界之处,承接东西南北。西包铁路复线、太中银铁路和青银、包茂高速榆林段建成通车,榆阳4C级机场建成投运,高速公路总里程居全省首位,铁路总里程达到1021公里,开通了至北京、乌鲁木齐等城市的列车和上海、昆明等26条航线29个通航点。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1年实现生产总值5435.18亿元,比上年增长7.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90.25亿元,增长5.6%;第二产业增加值3704.64亿元,增长7.6%;第三产业增加值1440.29亿元,增长9.2%。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5.3%、68.2%和26.5%。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149899元,约合23511美元。

今后一段时期,我市将紧紧围绕世界一流高端能源化工基地、陕甘宁蒙晋交界最具影响力的城市、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三大目标”和为加快全省发展作更大贡献、为陕西追赶超越作更大支撑“两个更大”要求,不断加快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奋力开创榆林追赶超越新局面。

三、陕西习俗相关文章推荐

一.汉中过年有什么风俗习惯(春节习俗有哪些)

二.延安过年有什么风俗习惯(春节习俗有哪些)

三.渭南过年有什么风俗习惯(春节习俗有哪些)

四.咸阳过年有什么风俗习惯(春节习俗有哪些)

五.宝鸡过年有什么风俗习惯(春节习俗有哪些)

六.铜川过年有什么风俗习惯(春节习俗有哪些)

七.西安过年有什么风俗习惯(春节习俗有哪些)

八.陕西过年有什么风俗习惯(春节习俗有哪些)

最新图文

苏州过年有什么风俗传统活

时间:2024-03-02 03:0:31

常州过年有什么风俗传统活

时间:2024-03-02 03:0:03

徐州过年有什么风俗传统活

时间:2024-03-02 03:0:14

无锡过年有什么风俗传统活

时间:2024-03-02 0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