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即中国农历新年,俗称新春、新岁、岁旦等,口头上又称过年、过大年。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庆贺新春活动,带有浓郁的各地地方特色。这些活动以除旧布新、驱邪攘灾、拜神祭祖、纳福祈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凝聚着中华传统文化精华。那么连云港过年有什么风俗习惯??高考升学网小编整理了相关内容。
对于“年”,小孩子是最盼望的,要不然也不会有这样的民谣了,“小孩小孩你莫急,过了腊八就是年”,是的,腊八节到了,“年”离人们就不远了。
腊八节,除了喝腊八粥,海属地区还有一项重要的民俗活动———泡腊八蒜———找一个密封的罐子,倒上醋,封上口,将剥了皮的大蒜放进去,经过二十来天醋的洗礼,白色的大蒜变得湛青翠绿———这专是为过年时吃饺子准备的,拌凉菜也可以用,味道独特。饺子就蒜,这或许就是老百姓心目中过年的味道吧。
过年,腊肉是必不可少的,之所以得名腊肉,正是在腊月里腌制的原因,但有性急的主妇在过完冬至后就腌上了,风鸡、风鹅、风鱼、腊肉、香肠……有的人家还会腌上一个猪头,挂在阳台上,年的气息逐渐地弥漫开了。
关于“年”,中国古代民间传说它是有一对触角,特别凶猛,长年深居深山,每到除夕才出来活动,吞食牲畜伤害人命的怪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人们便扶老携幼躲避起来,以避免“年”兽的伤害,百姓们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称作“年关”。后经仙人指点,人们知道“年”怕声响、怕火光、怕红色,从此以后,每逢除夕,家家贴对联、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清早,还要走亲访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从而形成了“过年”。学术界则认为“年”是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末祭神祭祖的活动。不管是民间传说的怪兽,还是殷商时期的祭祀,“年”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是中国人心中共同的“精神家园”。
“祭灶”是“年”前掀起的第一轮高潮。“祭灶”是一项在中国民间流传极广、影响很大的习俗。传说灶王爷是玉皇大帝敕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灶火,护佑各家平安。每逢腊月二十三、二十四这两天,家家户户都包“祭灶饼”做“祭灶糖”,人们在灶王爷面前摆上饴糖等物品,口中念着“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将旧的灶王爷画像揭下,放入灶中焚化,在此之前,还要在灶王爷的嘴上抹上糖,意为糊上灶王爷的嘴,上天专捡好听的说,同时还要燃鞭放炮送灶神,到了年三十再将灶王爷接回来。这段时间,作为一家之主的灶王爷不在位,社会上便诞生了一个行当———“小心火烛”———以街道、集镇、村庄为单位,聘请专人走街串巷敲锣,提醒人们防火防盗:“年根已到,防火防盗。小心火烛,门窗关好。水缸挑满,锅门扫扫……小狗汪汪,出来张张。小狗咬咬,出来瞧瞧。”每一遍的开头和结尾,都要喊一句“小心火烛”,因而得名。三十晚上,诸神归位,喊“小心火烛”的人也就结束了自己的工作,这时候各家都会给一些钱,干这些营生的都是穷人,今年是张三,明年就换做李四了。
扫尘,连云港人俗称“扫屋”,也是年前一项重要的民俗活动。扫尘一般在“祭灶”后进行,最迟不过腊月二十八、,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扫尘日”,或是迎春日。因“灰”“晦”谐音,“尘”“陈”谐音,扫尘也就是“扫陈”了。寓意“除陈迎新”把一切“穷运”、“晦气”清扫出门。每到这一天,家中老少齐动手,将屋中物品搬出,清洗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庭院,掸拂蛛网,疏浚渠沟,处处洋溢着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现在住上单元房,不具备彻底大扫除的条件,但能干的家庭主妇不管工作多忙,也会抽空将床上的被褥换洗一新,家里收拾得利利索索。
除夕,连云港人俗称三十晚、年三十,到了这一天,过年的气氛达到了一个高潮,天南地北的人不管多忙,车票多么难买,都想方设法要在年三十这天赶回家,大家团聚在一起,吃一顿“年夜饭”。年三十这天的活动也是很多的———上年坟,祭祖,这是家家必做的事情,《红楼梦》中对此有详细描写,如果读者有兴趣可以找来读一读,这里便不再赘述。
贴春联也是重要的事情,春联不可乱贴:“春满乾坤福满门”贴在大门上;“寿同山岳永”是贴在老人门口的;“六畜兴旺”是贴在牲口棚上的;还有各种各样的“斗大金元宝”、“抬头见喜”。春联一般是在年三十吃完中饭后贴上,也有欠债的人会早早在自家大门上贴上春联,债主看到了也不便再催,春联贴上了,象征着新的一年开始了,所欠的债务属陈年老账,来年再说吧。
连云港地处中国中东部,山海相拥,农耕文化与渔盐文化并重,反映在民俗上也是丰富多彩的。连云港地区的渔民每到新年便会在自家的渔船和院子内种上“摇钱树”,所谓“摇钱树”,便是从集市上买来的青竹子,船上的“摇钱树”分别绑在桅杆的最高处以及船头两侧,上系红绿两种颜色彩旗;院子里的“摇钱树”则种在自家门前,竹子的叶子越多,叶子越大,则意味着来年财源越旺盛。在种完“摇钱树”后,渔民还要祭海,猪头、鱼及活鸡是必不可少的,祭海的公鸡很有讲究,一定要通体全红不能有杂毛,特别忌讳不能有白毛,公鸡的尾巴一定要翘起来,且有漂亮均匀的分叉。整个祭海过程,大家多不说话,主要让各路神灵享受香火和供品,同时讲究“闷声大发财”。渔民的年夜饭充满了海洋特色,海蜇、对虾、整鱼……忙碌了一整年,人们尽情享受着大海的'馈赠。
旧时三十晚上,没有电视,全家团坐在一起,烤着“元宝火”(用豆藤、高粱秆、芝麻秆等少烟吉祥之物做燃料),听家长讲故事,讲家训,讨论来年的种植安排和生活计划,回忆过去这一年生活中的种种趣事。现在看春晚则成了中国人年三十的“必修课”,全家人一边看电视,一边包饺子,一边说着生活工作中的种种事情……随着新年的到来,孩子们逐渐睡去,这时候家长则会在锅中放上豆腐、桂片糕、青葱等物,俗称压锅,寓意一年到头不空锅,有饭吃。豆腐谐音“都富”,桂片糕寓意步步高升,青葱则象征葱茏旺盛。有些讲究的人家还会将小孩的鞋子倒过来放,或是在窗口放几粒黄豆,或是插上桃枝,都是避免瘟神向屋中洒疹痘,祈求家人平安。除夕夜海州民间还有“望南天门”(祈求富贵)、“拦金马驹”(防止财气外露)、在孩子身上罩上筛子(祈求孩子平安)等习俗,压岁钱、新衣服那更是必不可少的。
大年初一凌晨寅卯时分,通宵不眠的家主,则在院内烧大香、烧天地皮纸、放鞭炮,祈求五谷丰登,全家平安,这一习俗叫做“发五更纸”。到了这一天,很多称呼和做法都变了,睡觉叫做纳福;饺子叫做弯弯顺;汤圆叫做元宝;饺子煮破了叫做挣了,越“挣”越多;不小心打破东西叫做“岁岁平安”;不动剪刀;不扫地;不向外泼水;不倒垃圾;不打小孩……人们在这一天相互拜年,如果大家之间有什么小矛盾、不愉快,趁着这个机会,便就此和解了。拜年每到一家,主人都要赠以瓜子、花生等物,俗称“不空手”。大年初一还有舞龙舞狮玩麒麟送财神等民俗活动,这是整个过年的最高潮。
大年初二,海州人则要把出嫁的姑娘带回家过一天,俗称“带姑爷”;大年初三各家争着到井边挑“平安水”,祈求家人平安;大年初五是财神日子,讲究的人家则要吃汤圆(元宝),面条(钱串子),有很多商铺选在这一天开张;大年初七则是“人七日”,是人类的共同生日,人们用彩纸、丝帛、软金银等材料制成小人的形状,戴于头上。到了正月十五,伴随着漫天的礼花,满城的灯火,整个过年仪式也就告一段落了。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感觉到“年味”变淡了,想想也正常,源于农耕文化的春节发展到今天,生存的空间、过节人的观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年”味淡化也无可厚非;但人们通过过年,所体现出来的那种亲情,那种对美好幸福新生活的期盼则是亘古不变的。
一、祭灶
民间以“过年”(春节)为一年中最重大的节日,举行最隆重的节庆活动。“过年”从“祭灶”开始,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
二、扫陈
民间在接近岁末的几天里进行大扫除,谓之“扫尘”。除夕夜里十二点钟之前,一定要把室内外再打扫干净,将旧衣裤换下收好,以求新的一年万象更新。
三、除夕
农历十二月三十日(月小的二十九日)称“三十晚”“年三十”,有中午全家人欢聚吃“团圆饭”之俗。饭时按长幼入座,晚辈向长辈敬酒,并说孝敬之话;长辈则对子孙说祝愿之话,共享天伦之乐。午饭后贴对联。
四、财神日
旧时,民间谓正月初五为财神日,这天,各家要请财神,敬财神。中午吃面条,俗称吃“财神面”。商店多选此日敬财神,开门营业,以图吉利。今此俗仍兴。
五、元宵节
正月十五为元宵节。这天民间有早上吃元宵,中午吃水饺,夜晚玩龙灯闹元宵之俗。正月十五还为花果山三元宫庙会,旧时,每逢此日,海属四乡八镇,以至淮安、宝应一带皆有大批香客和各路烧香会,前来朝山进香。
连云港,古称海州,别称港城,江苏省辖地级市,因面向连岛、背倚云台山,又因为海港,得名连云港,地处江苏东北部,海州湾西岸,东濒黄海,西连徐州、宿迁,南邻淮安、盐城,北接山东日照、临沂,下辖3个区、3个县,总面积7615平方千米。
连云港是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具有海运、陆运相结合的优势。连云港是中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上合组织出海基地、全国文明城市,是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连云港是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城市,有2200多年建城史。境内的藤花落遗址是中国龙山文化城址之一。2500多年前孔子曾到此登山观海,“问官于郯”。秦时置朐县,并立石阙,作为秦东门。连云港是《镜花缘》、《西游记》的文化起源地,以“淮口巨镇、东海名郡”著称。
连云港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有花果山、连岛、孔望山、海上云台山、大伊山、西双湖等旅游景点,是一座山、海、港、城相依相拥的城市,有东海第一胜境之称。2021年,连云港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27.92亿元,2021年末常住人口为460.2万人。
2020年10月,连云港市荣膺全国双拥模范城“八连冠”。2021年,《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印发,境内连云港港被列为全国沿海27个主要港口之一,并正式确定为国际枢纽海港。
在连云港过春节,有很多的习俗和别的地方是不一样的。扫尘,连云港人俗称“扫屋”,也是年前一项重要的民俗活动。扫尘一般在“祭灶”后进行,最迟不过腊月二十八、九,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扫尘日”,或是迎春日。因“灰”“晦”谐音,“尘”“陈”谐音,扫尘也就是“扫陈”了。寓意“除陈迎新”把一切“穷运”、“晦气”清扫出门。每到这一天,家中老少齐动手,将屋中物品搬出,清洗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庭院,掸拂蛛网,疏浚...查看更多
开生庚俗谚:“二麦到老不可留,留来留去掉穗头;女儿到大不可留,留来留去娘焦愁。”定亲后,男方到了十八岁应结婚。双方根据各自出生的月日时,推算结婚的日期(俗称喜期或喜日子)和决定喜事中的各项事宜和程序。在结婚前的三四个月中,男方请媒人把女方的出生年月日时写在红纸上拿来,这叫“开生庚”。开生庚是婚俗中不可缺少的一道程式,如果男女双方均无异议,媒人去开生庚...查看更多
苏州过年有什么风俗传统活
时间:2024-03-02 03:0:31常州过年有什么风俗传统活
时间:2024-03-02 03:0:03徐州过年有什么风俗传统活
时间:2024-03-02 03:0:14无锡过年有什么风俗传统活
时间:2024-03-02 0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