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春节,外出人员即使再远都尽可能赶回家与家人过年。现在很多在城市里长大的孩子总觉得过年并不怎么热闹,毕竟现在不少城市为了安全和保护环境,都不允许燃放烟花爆竹了。而一些比较传统的习俗也都逐渐被人遗忘了。但其实在各个地方的乡村里依然还保留着那些传统的年俗。那么新疆过年有什么风俗传统活动和习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相关内容,仅供参考。
跟我国其他地方不同,新疆有很多少数民族,他们过新年的日子和汉族会有所不同,而且习俗也很不一样。
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过的是诺吾鲁孜节,时间为公历3月22日前后。“诺吾鲁孜”来自波斯语,意为“春雨日”。诺鲁孜节是一个十分古老的传统节日,距今至少已有3千年的历史,内容与汉民族的春节相似。
诺鲁孜节仪式在节日的黎明更开始,各家的家长首先起床,在房屋正中燃烧起一堆松柏树枝,将冒烟的树枝在每人头上转一圈,预祝他们在新的一年中平安快乐。然后,家长把冒烟的松枝带到牲畜圈门口,让畜群在烟上通过,祈求新的一年里,牲畜膘肥体壮,迅速繁殖。
日出以后,要做“诺鲁孜饭”,用剩余的粮食和食物,加上多种佐料煮成稠粥,称作“克缺”或“冲克缺”(丰盛粥)。做这种饭时,不再宰牲畜。“诺鲁孜”节过后,在农村,紧张的春耕生产就开始了。
当然也有过汉族春节的少数民族,例如达斡尔人和锡伯族人等。
达斡尔人也是过春节的哦,而且对于春节非常重视。年三十白天,要举行祭祖、扫墓等活动。还要一家人一起吃手抓肉,给老人磕头拜年。年三十要守岁,灯火通明。到了初一,就有发红包的习俗,发出去的红包越多,象征着人丁兴旺,阖家团圆。达斡尔人注重全家一起活动,哪怕是包饺子,也要一家人在一起完成,饱含着大家族一条心的美好含义。
锡伯族人过春节还是相当讲究的。年三十有条件的都要杀猪,做各种美食。午后,要进行一系列供奉、祭祀等活动。礼仪完毕之后要在家门口摆桌子,向祖宗跪拜,然后一家人才可以进屋吃团圆饭。天黑以后,家里所有的房间都要灯火通明,然后放炮、吃饺子。初一天不亮,还得再吃一顿饺子,家人互问新年好,算是很周全的迎接了新年。
大年初一:春节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初一,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
正月初一原名“元旦”,“元”的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始”。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
初一早晨,人们要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人们早早起床,打扮整齐,出门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新年。
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正月初一这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而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运。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这一天也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财。时至今日,许多地方还保存着这一习俗,大年夜扫除干净,年初一不出扫帚,不倒垃圾,备一大桶,以盛废水,当日不外泼。
大年初二:回娘家
正月初二,出嫁的女儿要回娘家,而且要夫婿同行,所以俗称“迎婿日”。这一天,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饭,但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被称为“正月不空房”。在过去,一家人也会选择这一天拍张全家福。
北方在正月初二还会祭财神。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过去,老北京的大商号会在这天大举祭祀活动,祭品还要用“五大供”,即整猪、整羊、整鸡、整鸭、红色活鲤鱼等,祈望今年发大财。
这天也会走亲访友,互拜新春,俗称“吃年酒”。在上海地区,客人携家带口送礼上门,礼品一般为各地特产,主人则邀请客人喝“元宝茶”(即在茶中加两个青橄榄一起冲泡)。此茶初尝略苦,而回味甘美,意为苦尽甘来、吉利进财。
大年初三:贴赤口
在全国大部分地方,“回娘家”的时间一般都安排在正月初二,但在山东等地,却是初三才“回娘家”。
北方一些地区将初三称为“扫帚日”。因为这天可以把大年初一、初二这两天的垃圾集中清理掉,拿起扫帚打扫房间了,而且在打扫的时候要从外往里扫,表示聚财的意思。
在南方地区,大年初三的早上要贴“赤口”(禁口),认为这一天易生口角,不宜拜年。所谓“赤口”,一般是用长约七八寸、宽一寸的红纸条,上面写上一些出入平安的吉利话,贴在前门和后门的门顶上,另外有一张是放在垃圾上挑出外面倒掉。这些垃圾是初一、初二两天积下来的,一定要到初三才一起清理倒掉,否则,等于把家中的金银财宝向外流一样。总之,贴“赤口”,是使人们心理上觉得一年到头都能出入平安,不与人发生口角或各种不幸的灾难,家中多多招财进宝,万事如意。
大年初四:接灶神
按照传统习俗,正月初四是诸神降临人间的日子,有“送神早,接神迟”之说。所谓送神要一大清早就开始,而接神放在下午也未迟。因此,初四下午,家家户户都要将三牲、水果、酒菜等供品备齐,还要焚香点烛烧金衣。老板若想将某人“炒鱿鱼”,此日就不请他来拜神,对方也就心知肚明,自个收拾走人。从初一到初四,商店闭门歇业,妇女不用针线。
在福建莆田地区,除夕叫做岁,而初四叫做大岁。相传明朝年间,倭寇不时骚扰东南沿海地区。一次,在年三十时,倭寇杀过来,烧杀抢掠,幸存的人们跑进了山里。后来倭寇被打退了,人们也从山里回家了,但是年没过成,而且很多家庭也失去了亲人。所以在莆田,初二严禁去别人家里拜年串门,因为在古代莆田,这个日子人家在治丧。等过了初三,大伙都觉得年三十没过好,应该再过一次,因此就定初四再过一次年,而且办得更隆重。这个习俗被莆田人代代传了下来,直到现在。
大年初五:迎财神
大年初五俗称破五,要“赶五穷”,包括“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人们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扫卫生。鞭炮从里往外放,边放边往门外走,说是将一切不吉利的东西都轰将出去。
这天,民间通行的食俗是吃饺子,俗称“捏小人嘴”。天津人在这天,家家户户都吃饺子,而且菜板要剁得叮咚响,让四邻听见,以示正在剁“小人”。
这一天也是传说中财神的生日,也是迎财神的吉日。上海旧历年有抢路头的习俗。正月初四子夜,备好祭牲、糕果、香烛等物,并鸣锣击鼓焚香礼拜,虔诚恭恭敬财神。为争利市,故先于初四接之,名曰“抢路头”,又称“接财神”。
大年初六:送穷鬼
正月初六被称为“马日”,在这一天要“送穷”,这是我国古代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在北京地区,家中的妇女偶尔要把节日积存的垃圾扔出去,门上的挂笺也可摘下来同时扔出去。这一天最受欢迎的是当年满12岁的男孩,12是6的二倍,可称六六顺。
这天也是店铺开张的日子。旧时,老板和店员们会在这一天猛摇算盘,用秤杆敲打秤盘,让店内响声一片,取“响响当当,大吉大利”之意;门板也要贴上“开市大吉,万事亨通”的大红对联;营业前还要大放鞭炮,以示吉利。
大年初七:庆人日
大年初七是“人日”,即人的生日。根据《占书》记载,由初一开始,上天创造万物的次序是“一鸡二狗、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所以初七就是“人日”。
这天,香港市民喜欢吃及第粥。所谓及第,是希望科考高中状元。还有一些地区会吃用七种菜做成的“七宝羹”,以此来取吉兆、除邪气,安顿身心,休养生息。
南方一些地区,有在“人日节”“捞鱼生”的习俗。捞鱼生时,往往多人围满一座,把鱼肉、配料与酱料倒在大盘里,大家站起身,挥动筷子,将鱼料捞动,口中还要不断喊到:“捞啊,捞啊!发啊,发啊!”而且要越捞越高,以示步步高升。
【烤全羊】
烤全羊是新疆,尤其是少数民族招待贵客的大菜,取整只嫩羊,现杀后,去头、蹄子、内脏,内脏和羊血留下做羊杂汤或羊血汤,味道也是极好的。调制烧烤蘸料和吃羊时的蘸料,烧烤蘸料用植物油、胡椒粉、辣椒粉、姜粉、盐、葱、蒜调制而成,装在大盆中备用,吃羊的蘸料用孜然、盐、辣椒粉调制而成,比例可以根据自身口味调整。
将羊绑在钢钎上,刷一层烧烤料,在木炭上进行烤制,每隔15分钟左右翻个面,再刷上烧烤料,在腿上肉厚的地方用刀划几刀,便于成熟。
大约烤制3小时左右(根据羊的大小),将羊放在大盘中上桌,大家用刀切肉蘸着蘸料食用,这可是新疆版的“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啊。
【烤羊肉串】
烤羊肉串一般用羊腿上的肉,这里的肉比较鲜嫩而且肥瘦相间,羊肉切成小块,用钎子串起来,7瘦3肥最好,刷上调好的料汁(料汁是用盐、胡椒粉、孜然粉葱姜水调制而成),上炭火上烤制,边考边翻面,烤熟后撒上辣椒粉和孜然粉即可。
【手抓羊肉】
手抓羊肉一般选用羊腿、羊排,讲究的就是食材的原汁原味,新鲜羊肉不用泡血水,直接下锅煮,只需要加入姜、干辣椒、花椒粒去腥即可,煮的过程中不要放盐,防止羊肉变硬,影响口感,成熟后蘸上蘸料(盐、辣椒面等调制)就可以吃了。这里要注意的是,羊肉在锅中要常翻动,不要煮老了,一般20分钟左右就可以了。
其次,新疆的大盘鸡可能大家都听过或吃过,还有一种做法是椒麻鸡,滑嫩爽口,味道也是非常不错的。
【椒麻鸡】
椒麻鸡属于热菜冷做,椒香与仔鸡的鲜香爽滑完美融合,让人不禁食欲大开,这道菜流行于四川、新疆等地,是当地的传统特色菜品。椒麻鸡选用肉质更为鲜嫩的仔鸡作为材料,去毛、去内脏、切掉屁股后洗净,鸡身上抹上一点盐腌制半小时,然后下入滚水中来个“三提三放”,
就是提着鸡头,放到水中3秒,再提起来,如此3次,确保鸡皮紧致有嚼劲,最后放入水中加姜、葱、料酒、香料进行卤制半小时,再浸泡在卤水中半小时。下面调制椒麻汁,锅中放油烧至4成热,下入葱段、干辣椒、青花椒小火慢慢熬制,做成椒麻油,倒出后再加入盐和卤鸡的油,调制成料汁。将鸡肉撕成小条,再浇上料汁,就大功告成了。
【大盘鸡】
大盘鸡相信很多人都吃过,鸡肉搭配土豆的软烂入味,吃米饭或是拌面都是极香的。将鸡切成块,下锅放葱、姜、料酒焯水后捞出,再下油锅内煸炒,下入土豆等配菜一同翻炒,加盐、生抽、一点老抽、蚝油调味,大火炖再小火收汁,一道香飘四溢大盘鸡就出锅了。
主食上,除了新疆拌面外,还有另外一样主食,是当地人尤其是少数民族首选的主食。
【馕】
馕是新疆的特色了,就如同山东的煎饼、陕西的锅盔一样,都是耐储存的干粮。不过馕的制作中最重要的是做好的面饼要放到馕坑中烤制,在新疆几乎家家都有馕坑,特有的烤制方式给了馕更加不同的口感。
【新疆拌面】
新疆拌面又叫“拉条子”,是从河西走廊甘肃一带传到新疆的面食,面不用擀,也不用切,直接拉成粗细均匀的面条,配上牛羊肉、青红椒、洋葱等炒制的菜,入口劲道爽滑,是新疆最多的面食吃法,由于是以菜拌面,所以得名新疆拌面。
另外,新疆人把主食和肉菜结合起来,又形成了风味独特的吃法。
【馕包肉】
馕包肉的维吾尔语音译为“塔瓦喀瓦甫”,是将主食和肉菜结合的一道美食,馕饼吸收了羊肉汤汁的味道,变得更美味,而羊肉搭配馕饼,既能解腻味道更香。
将羊排洗净,切成段,水中加葱、姜后放入羊肉焯水,捞出沥干水分,锅中放入羊尾油烧热,下入羊肉翻炒,加草果、桂皮、香叶和盐调味,加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焖1小时左右,挑去香料,把羊肉盛放在切成八块的馕饼上,锅内的汤汁勾薄芡浇在羊肉上即可,这道菜色泽红亮,肉质鲜嫩微辣。
【手抓饭】
手抓饭对于爱吃羊肉又爱吃米饭的人来讲,只能用一个“绝”形容了,羊肉的鲜香融入每个米粒中,一口下去,唇齿留香。
将大米淘洗干净,放在电饭锅中,炒锅中放植物油,油热后下入洋葱块炒出香味,下入羊肉块继续翻炒2分钟,最后下入胡萝卜块一同翻炒2分钟,加盐、胡椒粉调味,再加入水,水开后煮3分钟。将锅中所有食材连同汤汁倒入电饭锅,煮熟米饭即可。吃的时候,用铲子将米饭和羊肉、配菜搅拌一下,喜欢的也可以撒点小葱花,提味增香。
苏州过年有什么风俗传统活
时间:2024-03-02 03:0:31常州过年有什么风俗传统活
时间:2024-03-02 03:0:03徐州过年有什么风俗传统活
时间:2024-03-02 03:0:14无锡过年有什么风俗传统活
时间:2024-03-02 0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