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升学网 > 两会专题 > 正文

2019年两会精神及主要内容 两会主要内容深度解读

更新:2023-08-17 17:47:50 高考升学网

全力以赴打好规划落实攻坚战

在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时强调,打好我军建设发展“十三五”规划落实攻坚战,确保如期完成国防和军队建设目标任务。这是军队统帅对全军官兵发出的攻坚“动员令”、落实“任务书”,必将汇聚起全军官兵狠抓规划落实、开创强军事业新局面的磅礴力量。

规划是实现梦想的路线图。根据党的十九大确立的宏伟蓝图,国防和军队建设到2020年将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战略能力有大的提升。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也是落实我军建设发展“十三五”规划、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2020年目标任务的攻坚之年。站在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战略高度,落实“十三五”规划显得愈加重要和紧迫。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当前,国防和军队改革进入“深水区”,“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越是到关键阶段,越要崇尚实干;越是到攻坚关头,越要狠抓落实。如果不沉下心来抓落实,再好的目标,再好的蓝图,也只是镜中花、水中月。军队建设发展“十三五”规划是实现2020年目标任务的收官规划,完成好收官攻坚任务,必须加强统筹协调,加强重点突破,加强责任落实,真正像打仗一样抓落实。

打好规划落实攻坚战,需要真抓实干、统筹推进的拼劲。“十三五”规划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以“十个指头弹钢琴”的科学谋划,以“开窗放入大江来”的融合思维,搞好全局统筹,加强跨领域、跨部门、跨军地协作,清“淤点”、通“堵点”、解“难点”,确保各项建设有序推进。

打好规划落实攻坚战,需要聚力攻关、重点突破的闯劲。哪里是险关要隘,哪里就是发力对象;哪里有瓶颈制约,哪里就是主攻方向。要围绕规划明确的总体布局,突出抓好军事斗争准备急需、作战体系关键支撑、国防和军队改革配套等重点项目,确保重大建设任务落地、关键能力指标实现。

打好规划落实攻坚战,需要勇于担当、奋力作为的干劲。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什么样的奋斗姿态担当作为,决定着规划落实的“成色”“品质”和“含金量”。要强化规划权威性和刚性约束,坚决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树立过紧日子思想,真正把钱用在刀刃上、把任务落到实处。

“脑子里有了硝烟,脚步才会奔向战场。”抓好规划落实,事关打仗急需、胜战之要。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打好规划落实攻坚战,离不开军民同心、军地合力。中央和国家机关、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共同把强军事业推向前进,让军政军民团结之树根深叶茂、永葆常青!

为创新创业创造厚植土壤

高质量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的发展,是创业兴业蔚然成风的发展,是创造活力竞相迸发的发展。3月10日,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审议时,就如何推动创新创业创造、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作出重要论述,为进一步推进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思想动力。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最大限度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动能,关键是向改革开放要动力。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市场主体和创新主体普遍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通过改革创新的办法疏通堵点、纾解痛点、攻克难点,不断夯实制度保障,为创新松绑、为创业加油、为创造助力。要处理好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之间的关系,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既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为高质量发展厚植土壤。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推动创新创业创造,离不开良好的社会氛围。小苗破土,何愁大树不成。中小企业是创新创业创造的生力军,让广大中小企业茁壮成长,才能形成创新创业创造的澎湃大潮。年轻人是创新的希望和未来。年轻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创新就有潜力,创业就有动力,创造就有活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就应以“放水养鱼”的思维、着眼长远的谋划,为广大市场主体和创新主体打造宽广舞台,特别是为中小企业、年轻人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激活创新创业创造的一池春水。

企业的壮大,创新创业的活跃,一刻也离不开良好的法治环境。既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落实鼓励引导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又要坚持依法办事、一视同仁,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为各类所有制企业营造公平、透明、法治的发展环境,让广大市场主体稳定预期、增强信心。

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市场资源和创新要素更具有开放性、流动性。推动创新创业创造,闭门造车行不通,开放合作是大势。不拒众流,方为大海。要坚定不移推进对外开放,用好国际国内创新资源,吸引优质生产要素集中集聚,为创新创业创造夯基垒台,全面提升我国产业的竞争力

走好乡村振兴路

的中国农村充满希望,广阔天地大有可为。3月8日,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时,与各位代表深入交流,就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出重要论述,为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鼓舞干劲。

今年两会上,乡村振兴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产业振兴是关键”“守住绿水青山”“腰包鼓更要精神富”……大家对“三农”发展的信心更足了、认识更明确了。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久久为功求实效。

走好乡村振兴路,就要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悠悠万事,吃饭为大。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在这个问题上,任何时候都不能麻痹大意。抓好粮食安全这件关系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要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上做文章,在守住耕地保护红线上动真格,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走好乡村振兴路,就要顺应迈向高质量发展这个大势,让绿色成为“三农”发展的底色。“水光山色与人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当前,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农村污染防治的任务还很重,农民群众对“家乡美”有更多期待。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就应推动农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三年整治行动,把乡村大地建设成为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走好乡村振兴路,就要用好深化改革这个法宝,把农村改革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要扭住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牛鼻子”,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要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赋予双层经营体制新的内涵,推动人才、土地、资本等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和平等交换,激活乡村振兴内生活力。

走好乡村振兴路,就要聚焦增进农民福祉这个宗旨,多下补短板、利长远的功夫。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乡村振兴的不竭动力。让乡亲们过上更好的日子,必须补齐乡村基础设施这个短板,重点抓好农村交通运输、农田水利、农村饮水、乡村物流、宽带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夯实乡村治理这个根基,补齐公共服务短板,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选好“带头人”,完善各项民生制度、织密“保障网”,推动“三农”工作走稳走实,不断增强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越是吃劲的时候越要响鼓重锤

中国的反贫困斗争到了一个关键时刻。现在距离2020年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只有两年时间,我们面临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时间紧、任务重,正是最吃劲的时候。

3月7日,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甘肃代表团审议时,就进一步打好脱贫攻坚战提出明确要求,发出了“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进军号令,为打赢这场硬仗注入强大信心与力量。

越是吃劲的时候,越要加油鼓劲。6年来,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减少8000多万人,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1.7%,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多少“穷根”被拔掉,多少“穷乡”变了样,多少“穷窝”展新颜。实践证明,有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有的制度优势,有广大干部群众的团结奋斗,没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没有什么堡垒不能攻下。

只要信心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脱贫攻坚越到紧要关头,越要坚定必胜信心;越到最后时刻,越要响鼓重锤。唯有迎难而上、一鼓作气,才能闯关夺隘、攻城拔寨,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是念好“精准脱贫”的真经,把握脱贫攻坚正确方向,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的标准,聚力解决绝对贫困问题,确保目标不变、靶心不散,蹄疾步稳地向前推进。

越是吃劲的时候,越要跟突出问题较劲。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群众反映的“虚假式”脱贫、“算账式”脱贫、“指标式”脱贫、“游走式”脱贫等问题,都是致富路上的“拦路虎”“绊脚石”,必须毫不手软加以整治。“出水才见两腿泥”,要严把脱贫质量的关口,确保扶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严格执行贫困县退出标准和程序,做到脱真贫、真脱贫,让脱贫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对那些急功近利、弄虚作假的,必须严肃问责。

越是吃劲的时候,越要有那么一股拼劲。脱贫攻坚任务能否完成,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队伍作风。脱贫攻坚战打得好不好,要看各级干部能不能把责任扛在肩上、把任务不折不扣落到实处、把贫困群众的事情尽心尽力办好办实。

决战的号角已经吹响,尽锐出战同心干,撸起袖子加油干,脱贫攻坚战的最后胜利一定属于奋勇拼搏的中国人民!

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5日下午,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这些重要论述和实践要求,对守护好内蒙古这道祖国北疆的亮丽风景线、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千年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不断丰富和完善。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中一位,在坚持和发展基本方略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其中一条基本方略,在新发展理念中绿色是其中一大理念,在三大攻坚战中污染防治是其中一大攻坚战。这“四个一”体现了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把握,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地位,体现了党对建设生态文明的部署和要求。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把绿色发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切实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要有战略定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根本上说,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经济有机统一、相辅相成,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推动绿色发展,是长远之策,不是权宜之计,必须咬定青山不放松,风雨无阻向前行。不能因为经济发展遇到一点困难,就想走“回头路”,开始动铺摊子上项目的念头、打牺牲环境的主意,那样做必然得不偿失、遗患无穷。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就是要经得起考验、稳得住心神,践行新发展理念不动摇、不松劲,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零容忍、坚决不开口子,牢牢守住生态红线。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根本出路在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建设生态文明,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发展理念、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各方面的深刻变革,必须摈弃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改变过多依赖增加物质资源消耗、过多依赖规模粗放扩张的发展模式,把发展的基点放到创新上来,让绿色消费成为社会风尚,才能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老百姓过去“盼温饱”,现在“盼环保”,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既是改善环境民生的迫切需要,也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当务之急。要保持攻坚力度和势头,坚决治理“散乱污”企业,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要加强制度建设,把生态文明制度的“四梁八柱”建立起来,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制度化、法治化轨道,实行最严格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为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筑牢根基。

为人民抒写 为时代立传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哲学社会科学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3月4日,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时强调,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为做好文化文艺工作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指明了方向。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物质文明极大发展,也需要精神文明极大发展。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是培根铸魂的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肩负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质文沿时,崇替在选。”因时而兴,乘势而变,与时代同步伐,这是古今中外优秀作品诞生的一条基本规律。进入,党和国家的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文艺创作、学术创新开辟了广阔空间,提供了丰富的创作主题和创新灵感。对文化文艺工作者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来说,与时代同行,就是要记录、书写、讴歌,深刻反映时代巨变,描绘时代精神图谱,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文艺创作、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必须搞清楚的根本问题。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时代的雕塑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扎根人民之中,观照人民的生活、命运、情感,表达人民的心愿、心情、心声,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人民,文艺创作就有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让调查研究接地气,让学术成果满足人民需求,才能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

以人民为中心,重在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不管是文艺创作,还是学术研究,都应植根现实土壤、反映人民心声,努力解决现实问题、回答现实课题,为创造在人民中传之久远的精品力作倾注心血。新中国70年砥砺奋进,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深刻反映70年来党和人民的奋斗实践,深刻解读新中国70年历史性变革中所蕴藏的内在逻辑,把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和当代中国人精彩生活表现好展示好,把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阐释好,就能写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传世之作,提出具有自主性、独创性的理论观点。

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做人、做事、搞创作、做学问是统一的,创作者首先要塑造自己。文化艺术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肩负着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温润心灵的重要职责,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必须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要志存高远、修身养德,努力追求好德行、高品位,用良好品行为社会作出表率。要坚守高尚职业道德,多下苦功、多练真功,在市场经济大潮面前耐得住寂寞、稳得住心神,不为一时之利而动摇、不为一时之誉而急躁,做到勤业精业、自尊自重,始终做一个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的人,在为祖国、为人民立德立言中成就自我、实现价值。

相关文章

最新图文

全国两会关于高考提

时间:2024-03-11 10:0:07

全国两会提案热点养

时间:2024-03-11 10:0:34

全国两会十大热点提

时间:2023-08-15 04:0:42

全国两会关于民生问

时间:2023-08-17 23: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