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升学网 > 心得体会范文 > 正文

十三五规划建议学习心得体会

更新:2023-09-19 06:53:43 高考升学网

  十三五规划建议学习心得体会

  通览“十三五”规划《建议》,阐释说明的是未来5年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但每一项规划任务的潜台词和落脚点却都凸显了人,都在于促进人民的进步和获得幸福生活。

  11月3日新华社授权发布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全文。同时播发了就《建议(讨论稿)》向五中全会作的说明。这两篇文献不仅指明了未来5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路线图和基本遵循,通篇读下来,让人深深感受到其贯穿始终的是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和时代使命——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以人民为中心。

  发展为了人民

  在《建议》第一部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被放在了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必须遵循的六大原则的首位,这与过往的5年规划相比,突出强调规划的“人民性”还是历史上的第一次。

  什么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建议》将当今中国社会的“发展”与“人民”紧紧联系在一起,指出“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发展的根本目的。”这深刻地表明,我们的发展动力依旧来自人民,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为了人民,这是中国共产党立党的根本。在这个重要的时空交汇点上,历史再一次证明:中国共产党由“人民”而生,“人民”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宗旨归属。

  《建议》强调指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实现“人民主体地位”,就要求我们要“发展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在“十三五”规划的新目标中,也凸显了“人的价值实现”。《建议》指出,未来5年,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要普遍提高。全面小康社会是“一个都不能少”的小康,必须实现“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要明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基本建成,人民民主更加健全,等等。

  发展以人民为中心

  “十三五”规划《建议》,最全面地阐述了党的发展新思维,即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而这其中的每一条都彰显着“人民的主体地位”。

  比如在创新发展方面,《建议》提出,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激发全体人民创新创造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从而推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进步。

  在协调发展方面,《建议》在强调物质文明进步的同时,提出要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二者要同步协调发展,建设文化强国。

  在绿色发展方面,《建议》提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保障所有人的全面发展,最终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在开放发展方面,《建议》提出,要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通过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形成“命运共同体”。

  在共享发展方面,《建议》提出,要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其中,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调整人口发展战略,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等等,都是为了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建议》在保障措施上,将“人才建设”也放在了突出位置,进一步强调要“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要优化人力资本配置,清除人才流动障碍,提高社会横向和纵向流动性,营造有利于人人皆可成才和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社会环境。

  总之,通览“十三五”规划《建议》,阐释说明的是未来5年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但每一项规划任务的潜台词和落脚点却都指向了人,都在于促进人民的进步和获得幸福生活。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为最鲜明的执政理念又写在了未来5年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的旗帜上。

  2015十三五规划建议学习心得体会

  《建议》深入分析了“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的基本特征,认为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我们要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继续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这段重要论述既指出了我国发展的环境、条件、任务和要求等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又指出了我们针对这些新变化提出了新常态的思想。对此,有明确的论述:“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最主要的就是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要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要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经济结构调整要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要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新常态首先是经济范畴,可以用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这三大特点加以概括。这些特点是我国当前和今后很长时间里经济发展的趋势。

  新常态同时也是经济社会范畴。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经济发展状况会直接影响社会并最终决定其它领域的状况。因而还要从经济社会范畴上来理解新常态。新常态是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出现的新特征,也就是《建议》所指出的当前我国发展“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只能先承认它,才能有效地应对它。新常态说到底,是对我国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的阶段性特征形象而准确的表达。正如所指出的:“既要看到基本国情没有变,也要看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每个阶段呈现出来的新特点。”因此,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是我国发展过程中阶段性特征变化的必然反映。新常态是我们认识当下、规划未来、制定政策、推进事业的客观基点。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新常态是关于我国发展的新思想。我们要努力做到《建议》指出的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

  需要指出的是,当前认识和把握新常态要注意防止两种倾向。一是把新常态等同于新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例如,有的观点把当前我国经济出现的内需回落、传统企业利润下滑、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当作新常态,这显然是不对的。这些矛盾和问题是在我们未完成调结构、转方式背景下主动调低发展速度后出现的问题,也是我们在推动结构优化和动力转换中产生的矛盾。这些正是新常态下我们推动发展所要解决的。二是把新常态当做“筐”,与此无关的内容都往里装。这种倾向若不加以克服,也是不利于我们做到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的。列宁曾深刻指出:真理只要再向前跨出一步,那怕是小小一步,就会成为谬误。

  虽然我们现在还不能说已经完全解决了当前面临的新矛盾新问题,但是我们已经看到新常态下,我国发展正朝着更加重视质量、效益、创新,更加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更加重视民生改善和社会公平的方向转变。因此,奋力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必须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正如《建议》指出的:“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既要看速度,也要看增量,更要看质量,要着力实现有质量、有效益、没水分、可持续的增长,着力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中实现经济增长。继续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

相关文章

最新图文

预备党员转正决议范

时间:2024-04-23 08:0:39

预备党员转正决议四篇

时间:2024-04-23 08:0:39

最新预备党员转正支部会议

时间:2024-04-23 08:0:57

党支部通过预备党员转正决

时间:2024-04-23 08: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