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引资与引技、引智更好地结合起来,以世界500强为主攻方向,突出高端产业项目引进,提高利用外资水平。鼓励跨国公司在川设立研发中心、地区总部等功能性机构,增强内外资企业产业关联和技术交流。持续开展“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活动。
推进四川制造、四川服务“一体化”走出去,打造跨境产业链。扩大油气、电力、化工、建材等领域的对外工程承包,带动成套设备和各类商品出口。规范提升对外劳务合作,提升特色劳务品牌。
(三)推进开放合作载体建设。规划建设国家级中德产业园、中韩创新创业园,支持中法、东盟等国别产业合作园区发展,打造具有示范效应和国际影响力的开放合作平台。科学布局境外经贸合作园区。提升西博会、科博会、农博会、海科会、酒博会、旅博会等展会的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程度。积极构建我省友好城市全球网络。
支持有条件的铁路枢纽、内河港口和机场规划建设国家开放口岸,加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建设,拓展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功能,培育口岸经济。
(四)创新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创新内陆地区开放合作的新模式、新路径、新体制。探索建立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制度,加快四川电子口岸建设,完善多式联运和通关一体化推进机制,深化关检合作“三个一”改革,推进口岸相关部门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
优化投资促进机制,建立全省“开放竞争力评价”体系。推进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扩大制造业和服务业开放,完善走出去服务体系。
六、坚持共享发展,顺应人民生活新期待
共享是的本质要求。要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使全省各族人民在改革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一)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方向,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增强政府职责,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建立符合省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加强义务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公共文化、体育、环境保护等基本公共服务,努力实现全覆盖。有序扩大基本公共服务项目范围,统筹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进资源整合和设施共建共享。发挥政府在公共服务体系中的主体作用,扩大基本公共服务支出规模。
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探索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机制,推广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放宽公共服务领域投资准入,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探索管办分离多样化的有效实现形式。
(二)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贯彻省委十届六次全会重大部署,落实扶贫攻坚“3+10”组合拳,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集中力量攻坚,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实现贫困地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精准实施“五个一批”扶贫攻坚行动计划。对有劳动能力、可以通过生产和务工实现脱贫的贫困人口,实施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对生存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不具备基本发展条件的地方,以及居住过于分散、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难的地方,实施移民搬迁安置一批。对丧失劳动能力、无法通过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实现脱贫的贫困群体,实施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对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特困供养人员和残疾人等重点救助对象,实施医疗救助扶持一批。对地震、洪涝、滑坡、泥石流等灾区贫困人口,实施灾后重建帮扶一批。
认真实施扶贫攻坚10个专项方案。优先改善贫困户住房条件。支持贫困地区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加快建立供水保障体系,推进电力和信息网络全覆盖。全面提升教育发展水平,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建立健全贫困地区基本医疗卫生计生服务体系,全面开展禁毒防艾行动。实施文化惠民扶贫行动。加强科技扶贫试点示范。建立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构建资产扶贫机制,探索资产收益、投资收益、理财收益扶贫模式。
强化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建立“省负总责,市(州)、县(市、区)、乡镇抓落实”的扶贫开发管理体制,制定扶贫开发攻坚项目台账。加大省级财政扶贫投入,整合各类扶贫资源,开辟新的资金渠道。全面落实扶贫目标、任务、资金、权责“四到县”制度,强化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人的责任。加强民族地区干部队伍培养与建设。创新社会帮扶机制,形成脱贫攻坚强大合力。
(三)提高教育质量。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和接班人。突出素质教育,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水平。加快普及学前教育,扩大普惠性幼儿园资源。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建立健全普通高中经费保障机制。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教育免除学杂费。健全资助困难学生体系,实现困难学生帮扶全覆盖。
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强教师队伍特别是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推进城乡教师交流,提高乡村教师待遇。改善寄宿制学校条件,逐步扩大寄宿制学校规模。深入实施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和“9+3”免费教育计划,实施民族地区十五年免费教育计划。发展远程教育,扩大优质教育覆盖面。办好特殊教育。
加强高校内涵建设,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创新创业能力,使若干高校和一批学科达到或接近全国一流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大学制度。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布局,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建立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深化人才培养体制、资源配置方式、考试招生制度、办学体制、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完善教育督导,加强教育社会监督。完善学分制度。
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
(四)促进就业创业。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建立完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持政策,完善城乡均等的就业创业公共服务体系。统筹人力资源市场,打破城乡、地区、行业分割和身份、性别歧视,维护劳动者平等就业权利。深入推进居家灵活就业,加强对新就业形态的支持,促进劳动者自主就业。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和基层就业,促进城市低收入家庭和被征地农民、“9+3”学生、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等就业。建立面向大众的创业服务平台,推进创业带动就业。支持农民工和川籍企业家返乡创业。
加强技能培训。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实施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大力开展新兴产业从业人员职业培训。开展重点群体免费职业培训行动,加大对贫困家庭子女、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农民工、失业人员和转岗职工、退役军人的技能培训力度。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技术工人培养模式,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度。提高技术工人待遇。完善技术工人职称评定制度,扩大专业技术职称、技能等级等同大城市落户挂钩制度。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加强劳动关系领域法治建设,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坚持并完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推进集体合同制度,健全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机制。
(五)缩小收入差距。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努力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缩小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分配差距。完善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和企业工资指导线制度,建立健全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工资标准正常调整机制。实行农民增收工作县(市、区)委书记、县(市、区)长负责制,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强收入分配相关领域地方性立法。严格规范隐性收入,打击和取缔非法收入。
(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加快建成覆盖城乡全体居民、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
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坚持精算平衡,完善筹资机制,分清政府、企业、个人各自责任,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完善职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制度,健全多缴多得激励机制。推进并落实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衔接政策措施,建立健全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正常调整机制。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发展职业年金、企业年金、商业养老保险。按照国家统一部署推行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
健全医疗保险稳定可持续筹资和报销比例调整机制。整合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理顺行政管理体制,统一经办管理。完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深化支付制度改革。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参与医保经办。改进个人账户,开展门诊费用统筹。实现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完善失业、工伤保险制度,将生育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
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健全特困人员供养制度,推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全面开展城乡居民大病救助工作。推动建立适度普惠性儿童福利制度。落实慈善捐赠税收优惠政策,大力发展慈善事业。
(七)推进健康四川建设。加大政府和社会对医疗卫生事业投入,大力提高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水平和居民健康水平。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行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推进医药分开,实行分级诊疗,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加快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坚持公立医院公益属性,破除逐利机制,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建立新农合筹资增长及费用分担机制。健全药品供应和质量安全保障机制,增加艾滋病预防等特殊药物免费供给。加快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构建体系完整、分工明确、功能互补、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