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升学网 > 政府工作报告 > 正文

焦作市2019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更新:2023-08-12 23:11:41 高考升学网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工作回顾

  是本届政府履职的第一年。一年来,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凝心聚力、转型攻坚、争创一流、绿色发展,大力实施工业强市、科技强市战略,强力推进经济转型示范市和美丽焦作建设,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全市生产总值1846亿元,增长8.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73亿元,增长10.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6亿元,增长8.5%;固定资产投资1624亿元,增长18.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5亿元,增长12.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97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518元,分别增长8.7%、10.1%。

  (一)改革开放全面深化。把改革作为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摆在首要位置,强力推进。大力简政放权,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我市成为全省行政审批标准化试点市。市本级行政审批服务由718项压减到253项,压减量居全省首位,压减率达65%;市本级建设工程类项目审批时限由300个工作日压缩到40个工作日;建立首席代表负责、并联审批、全程代办等新机制,在全省首家开通网上服务大厅,简单事项实现即收即办,一般事项一审一核不超过5个工作日,新注册企业“四证一章”办理不超过2个工作日;全社会投资创业积极性得到释放,新增市场主体2万余户。建立健全财税收入征管联动机制,社会综合治税成效显著,增收3.8亿元。新增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2个,总数达到5个,我市成为全省新一轮教育信息化试点。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持续深化,医疗联合体建设全面启动。农村、户籍、文化等改革都取得阶段性成果。

  坚持激活内力与借助外力相结合,深入开展“对外开放提升年”活动,成功举办焦作·香港现代服务业招商推介等活动,大力开放招商,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引进省外境内项目394个,居全省首位;总投资769亿元,实际到位资金498亿元,居全省第三位。进出口总额24.6亿美元,居全省第二位,其中出口17亿美元,居全省第三位。

  (二)十大建设成效显著。强化领导分包、观摩督导等措施,省、市重点项目加快推进,一批十大建设项目竣工投运。城市水系防洪、补源、生态、景观等功能已经显现,南水北调总干渠全线通水,引黄入焦干渠、大沙河带状湿地主体工程完工,新增水面7000亩;郑焦城际铁路正在验收;北部山区生态治理恢复和南太行生态景观带建设加快,我市成为全省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市;海关监管场所正式运营,检验检疫查验场所即将投用,德众保税物流中心通过国家验收;产业集聚区21个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竣工投产;财税信息共享平台建设顺利推进,“数字焦作”地理空间框架工程通过国家验收;太极体育中心建成投用;龙源电厂一号机组正式运行,焦作电厂异地扩建一号机组、龙源电厂二号机组即将试运行;武云高速等项目快速推进;职业技术学校新校区招生人数居全省同类学校第一位。

  (三)工业经济稳定增长。坚持工业主导地位,强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突出抓转型、调结构、保运行,工业经济保持平稳增长态势。转型步伐加快。深入开展“工业转型升级攻坚年”活动,出台加快城区工业转型发展意见,实施“330”企业培育工程,100个投资超亿元转型升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22亿元,大江重工中高端液压支架、千年冷冻高效节能制冷系统等32个项目竣工投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达1186家。发展载体夯实。聚焦项目建设、聚集优质资源、聚合政策支持,示范区和9个省级产业集聚区承载能力有效提升,我市在全省重点项目暨产业集聚区建设观摩点评活动中获豫北组第一名;入选省“十强”“十快”产业集聚区3家、星级产业集聚区5家,均居全省第二位。融资服务提升。整合工业投融资平台,设立政府引导基金,搭建应急转贷平台,建立小额贷款风险补偿机制,为7家企业提供5900万元应急转贷资金支持,为150家企业担保贷款17亿元,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题。节能减排扎实推进。加快国家首批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示范基地建设,强力实施蓝天、清水等工程,节能减排完成省定目标任务,累计争取国家资源枯竭城市资金23.8亿元。

  (四)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坚持实施科技强市战略,完善创新体制机制,突出财政杠杆撬动,加快发展动力转换,创新驱动效应初显。科技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市本级科技投入又翻一番,总量居全省第三位。继续实施创新券、科技贷款贴息等制度。设立1000万元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风险补偿金,撬动银行10亿元授信支持。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新增院士工作站7家,总数达19家,居全省第三位;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总数达81家;新增省级工程技术中心4家,总数达54家。中关村科技成果产业化(焦作)基地、中科院科技成果转化(焦作)中心落地项目10个,引进北京化工大学等科技创新团队9个,焦作科技大市场即将开业运营。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家,总数达42家,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5.9%,高于规模以上工业15.2个百分点。

  (五)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坚持稳粮、提质、增效,新建高标准粮田27万亩,粮食总产实现“十一连增”,夏粮单产保持全省第一。农业产业化集群加快发展,龙头企业达170家。主要粮食综合机械化水平保持在96%以上,居全省前列。农民专业合作社达3826家,覆盖率达49%。农村土地流转率达51.7%,高于全省15.7个百分点。农业科技创新力度加大,农技推广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成功创建“四大怀药”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成功创建国家级农产品品牌3个。新完成一批中小河流治理和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深入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完成森林资源培育2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28.5%。

  (六)服务业发展亮点纷呈。把服务业作为弥补产业短板、推动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抢抓发展机遇,瞄准产业动向,加快培育经济新增点。新业态发展取得突破。组建高规格团队大力招商,市电子商务产业园开工建设,浪潮集团、银江科技、阿里巴巴等27家电商落户我市,电子商务成为服务业发展的新亮点。金融业活力持续增强。完善考核激励机制,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862亿元,增长10.5%。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全市利用资本市场融资151亿元。加快推进企业进入多层次资本市场,宇建科技等3家企业在“新三版”成功挂牌。海通证券等3家券商营业部开业运营。我市被评为优秀金融生态省辖市。文化旅游业保持繁荣。云台山景区成为全省首家全国服务标准化示范单位,我市成功创建国家级旅游服务综合标准化示范市,被世界旅游组织列为可持续发展监测点。旅游综合收入达262亿元,增长12%。商贸物流业快速发展。新河商务中心区规划建设全面启动,鸿运国际商城开工建设,王府井百货开业运营。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我市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联动发展合作联盟成员城市。

最新图文

年全国两会开幕式观

时间:2023-08-11 21:0:40

全国两会心得体会范文

时间:2023-08-12 14:0:57

学习全国两会政府工

时间:2023-08-10 21:0:49

2019年最新政府工作报告出

时间:2023-08-12 07: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