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考升学网 > 院校库 > 安徽中医药大学 更新时间  2024-05-20 14:42:39

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

本科 医药

进入官方网站>> 招生电话:0551-68129059,0551-68129056,19855187001,19855187002,19855187003

安徽中医药大学 - 学校介绍
  • 1959

  • 公办

  • 医药

  • 省政府

  • 本科

  • 安徽

  • 10个

  • 4个

安徽中医药大学前身为1952年创立的安徽省中医进修班。1959年,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安徽中医学院。2011年,在安徽中医学院的基础上组建成立安徽省中医药科学院。2013年,教育部同意安徽中医学院更名为安徽中医药大学。2014年,获批安徽省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2022年,成为安徽省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2023年,列入安徽省“双一流”创建重点高校。学校是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国家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博士授权单位、硕士研究生推荐免试单位。 学校现有少荃湖、梅山路、史河路、六安路四个校区,17个二级学院,32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学生近2万人,教职工4000余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人员900余人。 学校拥有国医大师、国家杰青、岐黄学者、全国名中医、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国家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3个省级教学团队等一批高水平师资力量。2022年,聘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王琦担任我校荣誉校长。 学校现有6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4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中医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个国家级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拥有3个一级学科及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6个一级学科、26个二级学科及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个博士后流动工作站,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6个、重点学科17个,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学科2个,安徽省Ⅱ类、Ⅲ类高峰学科各1个,安徽省重点学科13个。建有国家中医区域医疗中心1个,国家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3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9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23个。 60余年来,学校为国家和地方输送优秀毕业生6万余人,近5年毕业生平均就业率94%。学校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地方中医药院校高素质应用型药学类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院校-师承-地域医学教育相结合,培养新安医学特色的中医学人才研究与实践”分别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作为主要单位参与“以标准引领全球中医药教育—中医药教育标准的创建与实践”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学校获国家级A类赛事一等奖7项,荣获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单位、全国红十字模范单位、志愿服务全国示范单位、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提名奖等荣誉称号。 学校大力推进科技强校战略,近5年来,共承担各级科研项目近2000项,其中国家级项目近200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68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8项;建有50余个产学研合作基地。获“全国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集体”“中医药科技管理工作先进集体”“推动中医药学术发展特别贡献奖”等称号和荣誉。 学校注重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建有3所直属附属医院、7所非直属附属医院和国医堂门诊部。第一附属医院是全省最大的三级甲等综合性中医医院;第二附属医院是全国首家也是规模最大的三级甲等针灸专科医院;2023年,获建安徽省首个国家中医区域医疗中心——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安徽医院。 学校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多个医疗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在希腊设立安徽中医药大学雅典中医药中心。先后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学员来校攻读博士、硕士、学士学位以及参加中短期培训。 目前,学校以“双一流”建设为抓手,以中医药学科为主体,统筹推进中医药学与理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类学科的协同发展,构建完善交叉融合、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体系,努力建成国内有实力、省内高水平、行业有影响的中医药特色鲜明的地方高水平大学,为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服务人民大众健康和健康中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以上数据截至2023年10月) 校址:合肥市龙子湖路350号(少荃湖校区),邮编:230012 合肥市梅 山 路103号(梅山路校区),邮编:230038 合肥市史 河 路 45号(史河路校区),邮编:230031 合肥市寿 春 路300号(六安路校区),邮编:23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