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理工大学 - 学校介绍
-
1952
-
公办
-
理工
-
教育部
-
本科
-
上海
-
48个
-
23个
华东理工大学原名华东化工学院,1952年由交通大学(上海)、震旦大学(上海)、大同大学(上海)、东吴大学(苏州)、江南大学(无锡)等校化工系合并组建而成,是新中国第一所以化工特色闻名的高等学府。1956年被定为全国首批招收研究生的学校之一,1960年起被中共中央确定为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1993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华东理工大学,1996年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行列,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建立研究生院,2008年获准建设“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3个学科入选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学校现有徐汇和奉贤两个校区,占地总面积2127亩,各类建筑总面积93万平方米,图书馆总藏书量354万册。建有分析测试中心、珠宝检测中心等国家级计量认证单位。学校已连续13次荣获上海市“文明单位(校园)”光荣称号。
学校设有17个学院,学科设置涵盖理、工、农、医、经、管、文、法、艺术、哲学、教育、交叉等12个学科门类。现有本科招生专业67个(其中,中外合作办学专业4个,第二学士学位专业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8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6个。拥有国家重点学科8个、上海市重点学科10个、上海高校一流学科7个。拥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1个,上海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化学工程与工艺”是中国大陆高校首个通过ABET认证的专业,“化学”是中国大陆高校首个通过中俄联合国际理科专业认证的专业,商学院全部专业通过了国际精英商学院协会(AACSB)商科教育认证。化学工程与工艺等19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药理学和毒理学、农业科学、计算机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临床医学、社会科学总论等10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化学、工程学学科进入全球前1‰。
学校目前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6万余人,硕士和博士研究生1.5万余人。现有教职员工近3000人,其中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11人,欧洲科学院院士1人,俄罗斯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国家级人才140余人;拥有国家级教学名师3人、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拥有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等高水平创新团队11个,一大批中青年学者崭露头角。
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上海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国家级虚拟教研室3个,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5个。被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单位。建校以来,学校共为国家培养了40万余名毕业生,遍布海内外。校友中32人当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13人当选海外院士,一大批毕业生成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中坚和骨干。
学校坚持“四个面向”,强化有组织科研,助力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拥有全国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教育部前沿科学中心1个、基金委基础科学中心2个、省部级重点科研基地39个、省部级人文社科智库(基地)5个。取得了一大批重大创新成果,拥有各类国内外有效专利近3000项。建有国家大学科技园,是全国6所首批建立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的高校之一,入选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上海市高校知识产权运营中心、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首批高校专业化国家技术转移机构建设试点单位,一批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的大规模产业化推广应用产生了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学校对标世界一流,面向社会需求,构建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与交流局面,与国境外170余所世界知名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密切友好的长期合作关系。获批10个科技部“111计划”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和教育部首批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基地。建有中法合作办学机构——国际卓越工程师学院,在英国建有全球首个科技创新孔子学院,在罗马尼亚成立首家中罗共建的“华东理工大学锡比乌中欧国际商学院”。成立了费林加诺贝尔奖科学家联合研究中心、奥利弗·哈特合同与治理研究中心。
今天的华东理工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立足新时代,扎根中国大地,努力建设社会主义一流大学!
(2023年11月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