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考升学网 > 院校库 >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更新时间  2024-05-20 15:16:29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重庆

专科 理工

进入官方网站>> 招生电话:023-61065333,023-61065444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学校介绍
  • 1951

  • 公办

  • 理工

  • 市政府

  • 专科

  • 重庆

  • 0个

  • 0个

【发展历程】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由重庆市人民政府举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主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学校。学校始建于1951年,1998年举办高等职业教育,2001年升格为高等职业院校,2010年建成全国100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2019年建成国家优质高职院校。同年被遴选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2021年入选重庆市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群建设计划单位。 70年来,学校秉承以爱国奉献为核心的“乌金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根西南大地办职业教育,紧密依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发展,持续探索职业教育适应社会的发展路径,不断创新教育教学理念、办学体制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事业取得持续进步。 【办学特色】 学院树立“职业本科、工程技术、育训并举、辐射西南、业界标杆”的办学定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砺苦、谨信、惟精、弘毅”品质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形成“双主体、双特色、协调发展”的专业建设定位,以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类专业为主体,以测绘地理信息和安全类专业为特色,土木建筑、财经商贸和文化艺术类专业协调发展,着力打造“砺苦砺行、崇德崇技、开放开拓、智慧智能”的办学特色。 【基础条件】 办学地址:学校地处中国西部(重庆)科学城,聂荣臻元帅的故乡—重庆市江津区,交通便利,紧邻渝昆高铁江津北站和重庆轨道交通5号线江津高铁站。 办学规模:现有全日制专科在校学生16000余人,国际教育、培训学生200余人,年均继续教育培训超40000人次。 校园环境:校园占地13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40万余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超过50平方米;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近20平方米。 图书资源:学校图书馆藏纸质图书120万余册,电子图书近140万册,电子期刊4万余册,并建有资源丰富的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云平台。 教学院部:学校设有智能制造与交通学院、大数据与物联网学院、土木工程学院、财经与旅游学院、资源与安全学院、测绘地理信息学院、艺术设计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识教育学院、体育教学部、继续教育学院、国际学院等12个二级教学院部。 专业设置:开设有覆盖电子与信息、装备制造、交通运输、土木建筑、财经商贸、旅游、资源环境与安全、文化艺术、生物化工、食品药品与粮食等9个专业大类57个专科(高职)专业。其中,国家级重点专业8个、国家级骨干专业6个。 师资队伍:学校现有教职工1000余人,具有研究生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74.16%,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36.84%。其中,教授(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80余人(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10余名),副教授(含高级工程师、高级会计师等)近300人;博士100余人;“双师双能”型教师占比近80%。 教学资源: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市级专业教学资源库6个;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4门,市级精品在线开放课37门,市级一流课程12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1门,市级课程思政示范课3门;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重庆市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 产教融合:学校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之路,不断深化改革,扩大校企合作深度,服务重庆产业智能化、数字化发展,牵头建成1个国家级示范职教集团、2个市级示范职教集团、1个市级市域产教联合体,是重庆市整体向产教融合型深化高校之一。学校是国家建设行业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国家矿业人才培养基地、重庆市信息技术软件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和重庆市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我校与深圳华为机器公司、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光辉城市(重庆)科技有限公司、重庆金康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等20余家公司开展了订单班、现代学徒制班等联合培养3000多人。 【办学优势】 人才质量持续攀升。建校以来,累计为国家培养了12万余名专业人才,在西南地区煤炭企业中层以上管理干部中,我校校友占一半以上,学校被誉为西南“煤业黄埔”。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得到全面贯彻,2020年国赛奖牌总数全国第三;2021年国赛获一等奖4项,位列全国第一;2022年国赛获一等奖3项,2023年国赛获奖总数17项,重庆市排名第一,“矿井灾害应急救援技术”赛项第四次斩获一等奖。在2022年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师生团队斩获国奖金奖1项,刷新重庆高职院校在职教赛道创业组中最好成绩。在2023年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国奖银奖1项,铜奖5项,入围项目数量全市名列前茅。近三年毕业去向落实率97.8%。雇主满意度保持在99%以上。 专家能手领衔授课。学校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3个,重庆市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市级首席技能大师工作室3个,市级教学创新团队1个,市级职业教育示范性教师企业实践活动站1个,市级“双师型”名师工作室2个,是市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21年,教师获国家级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2项,获奖数在全国高职院校中排名第二,实现学校历史性突破;202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二等奖1项;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二等奖1项。现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全国技术能手6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1人。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章”3人,重庆市名师(含重庆英才名家名师)4人,巴渝学者2人,重庆市先进工作者1人,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3人,重庆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重庆市职业教育中青年领军人才2人。同时还聘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人怀教授担任学校名誉校长,组建了行业企业技术专家、能工巧匠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 多元办学特色明显。以市域产教联合体为基础,依托高新区和江津区管委会,构建“政行企校园”五融合平台,实现“人-产-城-教”深度融合。充分汇聚全国工业互联与智能装备、全国信息通信行业等4个产教融合共同体以及国家级职教集团优势资源,联合行业龙头企业共建新大陆物联网产业学院、工业互联网现代产业学院等8个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建成赛力斯、菲利信科技等现代学徒制班32个;探索出校企之间专业标准制定,教师团队建设,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深度融合,特色明显的混合所有制多元办学机制。 社会服务紧跟时代。学校以拓宽社会服务维度和强化服务力度为目标,不断提升社会服务水平和能力。依托“刘人怀院士工作站”、“中德莱茵产业创新中心”,联合打造了“院士领衔、高校助力、产业支撑、服务生产”的产、教、研融合新模式,加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绿色循环科技产业高质量发展。建有省部级工程研究(技术)中心、煤矿安全培训中心、矿业工程应用技术推广中心、现代教育应用技术推广中心、重庆市煤矿安全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市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和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与重庆市中华职业教育社共建黄炎培职业教育研究院。建成博士、教授企业工作站30余个,年均科研和技术服务项目金额超过3500万元。2022-2023学年各项社会培训达到4.3万人次。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带动农村职业教育不断与现代职业教育接轨。牵头成立重庆首家校地共建的乡村振兴学院,以电商切入为特色,全方位服务地区乡村振兴;牵头搭建新农学校,开展“十百千万”行动计划,育训结合培养新农人才,充分发挥专业特色优势融入乡村建设。 国际合作自信有为。学校在推动职业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全面融入新发展格局。创新“三主体、四要素、三功能”高职国际合作育人模式,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牵头成立中泰职业教育联盟,率先与重庆市教育评估院、德国莱茵研制并输出“中文+职业技能”标准24个,辐射联盟中泰150所学校。入选全国“未来非洲-中非职业教育合作计划”13个试点院校,全国8个国家级鲁班工坊有条件运行项目,获得世界职业院校与技术大学联盟银奖,开创重庆先河。组建英国BTEC授权中心,实现西南区域高职院校首次突破。建成 “德国5G国际学院”,首度将中国职业教育方案输入欧洲。与重庆高新区管委会、与德国莱茵TUV集团三方合作举办“中德莱茵产业创新中心”。联合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工艺大学(斯坦金)开办“中俄智能制造国际学院”,实现重庆高职学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零突破”。为泰国、马来西亚、老挝、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白俄罗斯等“一带一路”沿线20余国培养了2000余名技术技能人才。学校是国际化影响力50强、重庆市外事先进集体、重庆市来华留学先进单位,国际化办学水平全国排名前列。 【办学成绩】 近年来,学校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能源系统“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煤炭系统突出贡献奖、全国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教育部首批教育信息化建设“优秀”试点单位、教育部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活动优秀学校,全国高职院校亚太职业院校影响力50强、治理体系建设50强、育人成效50强、创新创业50强、服务贡献50强、国际影响50强、智慧校园50强;获得重庆市职业教育工作先进单位、重庆市教育信息化先进单位、重庆市文明单位、新中国成立60周年重庆教育功勋特色高职院校、重庆市大学生就业示范基地、重庆市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重庆市五四红旗团委等荣誉称号。 (信息更新至2024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