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考升学网 > 院校库 > 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 更新时间  2024-05-20 15:22:21

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河北

专科 理工

进入官方网站>> 招生电话:0311-83930066,83930666

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 - 学校介绍
  • 2003

  • 民办

  • 理工

  • 省教育厅

  • 专科

  • 河北

  • 0个

  • 0个

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是一所全日制省属普通高等院校,位于省会石家庄市,占地面积近1626亩,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是河北省园林单位、驻石高校“最美校园”,全日制在校生两万余人。 学院以“格物致知、学以致用”为教育理念,以理工为重点,坚持人文并行,实行“专业技能+岗位证书+学历证书”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学院注重内涵建设的提升与发展,是全国应用型人才培养工程基地。近年来连续荣获河北省普通高校就业示范院校、河北省年检优秀单位、高职内涵建设优秀院校、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创新创业教育分会会员单位、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电子商务专业委员会团体会员单位、中国技术经济学会团体会员单位、全国电子商务产教融合创新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学院“创想众创空间”荣获河北省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园(众创空间)称号,学院建有中国青年网校园通讯社通讯站、河北省高校乡村振兴消费帮扶工作站。 学院是河北省《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建设单位,建有智能制造、互联网+、现代物流管理、学前教育四个重点建设专业群。学院坚持“立足理工、精技智能、服务河北、集团发展”的办学定位,以“行动计划”四个重点建设专业群为龙头,引领学院专业建设全面发展。学院着力深化改革,坚持服务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和服务能力,建有校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16个、精品资源共享课18门,学院获得省教学成果奖3项、出版国家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规划教材9部,拥有专利137项。河北省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获得省级一等奖3项,省级二等奖15项,省级三等奖64项。“挑战杯”河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得省级一等奖3项,省级二等奖3项,省级三等奖11项。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获得国赛二等奖2项,国赛三等奖4项。金砖国家职业技能大赛获得国赛三等奖3项。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国赛一等奖1项,国赛二等奖3项。“学创杯”全国大学生创业综合模拟大赛国赛三等奖1项。河北省省赛学院非遗项目——文武之道入围中华职教社全国大赛,获得国家级二等奖2项、国家级优秀奖2项;蓝桥杯连续四年荣获国赛一、二等奖。学院获得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河北省“学创杯”大学生创新创业综合模拟大赛、中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东方财富杯”全国大学生金融精英挑战赛、河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 、“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等各项学生竞赛省级以上奖项335项。 学院师资结构合理,拥有一支由资深教授、研究生、归国留学生等组成的高水平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高级职称教师占29.2%,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占85%,双师型教师占60.96%。河北省优秀教师1人、河北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个人1人、河北省师德师风标兵4人,河北省第二届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大赛一等奖。拥有一支以“大师名匠”、劳动模范、“金牌工人”为首的兼职教师队伍,为区域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学院积极推进校企深度合作,积极推进产教融合、理实融合、技术与文化融合、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现有校内实验实训中心61个,校外实训基地247个。建立唐讯信息、智能制造、信创等十三个产业学院,迈进产教融合5.0版本;其中现代化图书馆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60余万册,报刊千余种。 学院将思想政治课程贯穿教学育人全过程,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格物致知、学以致用”为教育理念,以TECHNIQUE(职业技能)、OCCUPATION(职业素养)、PERSONALITY(人格养成)三个维度,着力打造职业化教育TOP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职业生涯拓展能力和幸福生活创造能力,努力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并通过了国际标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以国际标准带动学院质量管理全面提升。学校始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把人才培养作为中心工作,招生形势持续向好,生源质量不断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高,2023年学院毕业去向落实率97.72%,在河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进展统计情况排名中,位居前位。 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作为现代职业教育践行者,贯彻落实《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和《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的要求,面向智能制造、互联网+、现代物流管理等现代社会高端产业,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不断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促进信息技术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与创新、社会服务、国际交流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和创新应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科研服务水平,提升学院科学决策和教育治理能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