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升学网 > 节日习俗 > 正文

防城港的传统文化元素有哪些,防城港传统文化特色

更新:2023-09-16 09:55:06 高考升学网

大家都很好奇各个省份当地的传统文化及传统文化特色。经过悠久的历史,漫长的岁月里,省份不断的发展和继承,有很多丰富的民俗文化互动,进而形成了我们熟悉的当地文化特色。小编整理了一下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多帮助。

防城港的传统文化元素有哪些,防城港传统文化特色

一、防城港的传统文化元素有哪些

大板瑶“阿宝节”、大板瑶服饰、防城采茶戏、防城峒中砧板陀螺技艺、防城彩石雕刻技艺、防城壮族天琴艺术。

二、防城港传统文化特色及习俗

1.大板瑶“阿宝节”(又名“阿波节”)

三月三是中国多个民族的传统节日。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相传农历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也是道教神仙真武大帝的诞辰。因此,古时,不少地方民族把农历三月三作为纪念黄帝的节日。农历三月三,不仅是广西壮族的重要节日,被称为纪念歌仙刘三姐的“歌圩节”,也是当地汉、瑶、苗等民族的重要节日。聚居在中越边境“三坑”和高林村的大板瑶十分浪漫的传统节日“阿宝节”(阿波节),也定为农历三月三。

“阿波”,瑶语是聚会和约会的意思。“阿波节”以会情人唱情歌为重头戏。节前一、两天族人便砍来青竹和芭蕉叶,在大家预定的地方,搭起长长的凉棚。节日那天,大板瑶男男女女便先先后后于上午会聚在凉棚里或凉棚周边,他们吹起土唢呐——“喃嘟喝”迎接相邻的或来自远方的其他民族的客人,几位大板瑶妹子则用竹筒盛酒唱着“拦路歌”给客人敬上“拦路酒”。其后大板瑶的男男女女一对对一双双便开始情歌对唱。他们以歌为媒,以歌会友,以歌道情,以歌示爱,以歌私定终身。这一天,通过对歌,新情人可唱出美好姻缘;老情人可旧情复燃。所以大板瑶的“阿波节”又叫大板瑶的歌节和情人节。

“阿波节”还可叫大板瑶的感恩节。节日那天,瑶民还跳起“盘王舞”,又叫“跳盘王”。他们代代还愿祭祀盘王,以保护之恩。所以“阿波节”又叫“感恩节”。每年的阿波节,还邀请多个文艺队,包括越南的民间艺术团队进行联欢演出,载歌载舞,热闹非凡。

“阿波节”隆重而盛大,又体现在歌舞后,于当日中午或傍晚时举办的凉棚宴。凉棚宴与其他酒宴摆着圆桌十人一桌不同,它却是用各家各户的门板拼搭成几米甚至十几、二十米的长桌,主人客人不分民族,不分尊卑,分坐两边,一起开宴,充满和谐喜庆的气氛。凉棚宴的菜谱除了白斩鸡、白切鸭,炆河鱼、煲香菇,炒竹笋之外,少不了大板瑶的特色菜——红炆五花肉、清煮芭蕉芯和红薯、芋头、老番茹,鸡蛋薯合蒸成的“大团圆”。凉棚宴喝的酒是自蒸的或本地蒸的米酒。大板瑶族人向客人敬酒时一般都由少女举杯齐眉,以表示对客人的尊敬;也有德高望重的老人为客人敬酒,被视为大礼。“阿波节”是大板瑶独有的、鲜为人知的民族风情大餐。“阿波节”是大板瑶服饰、音乐、舞蹈、美食等民族风情全面展示的最好平台。

大板瑶有相当部分族人在越南境内的海河县至平辽县一带,与我国境内的大板瑶相邻而居。防城港市防城区那良镇“三坑”和高林村每年的“阿波节”都会邀请越南境内的大板瑶族人参加。可以说,“阿波节”又是中越边境大板瑶族人相聚,一起寻根、祭祖和进行文化交流情感沟通的重要桥梁。

“三坑”和高林每年的“阿波节”通常都有周边的汉、壮、京、苗等兄弟民族踊跃参与,一起举行联欢演出活动。又可以说“阿波节”是各民族团结和谐的盛大聚会。

2. 大板瑶服饰

大板瑶服饰是居住在防城港市防城区那良镇、峒中镇边境一带的瑶族妇女同胞的日常服饰。主要是用黑色或蓝黑色棉布制作,再配以色彩斑斓的花边图案,最为夸张的是头饰造型,也是大板瑶服饰的主要标识。其头饰是用磊红布折叠2×4寸的装订,由80层布料粘制而成,顶板高达一尺左右,帽子的高度和花边层数越高、越多越好。作为人数最少的一个瑶族分支,对大板瑶服饰的发掘、抢救和保护,将积极地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大板瑶服饰集原生态的传统美、自然美、民族美、艺术美于一体,是中华民族服饰的一枝奇葩,也是世界服饰宝库的珍品之一。

大板瑶服饰于2008年成功获选列入自治区级名录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3. 防城峒中砧板陀螺技艺

峒中砧板陀螺,据记载,起源于我国宋代,明朝在宫廷流行,主要流传于防城港市防城区那良、峒中镇中越边境一带和其附近越南群众,流传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

峒中砧板陀螺,一般采用坚度高、韧性好的优质红木制成,上平下尖,因形状、大小与砧板相似,故称砧板陀螺。其规格为30公分至40公分左右,陀螺周围中间有线槽,用来扎绳打陀螺之用。

在峒中镇一带村屯无论汉族人还是壮族人都爱组织打砧板陀螺;这些村屯的男性群众无论是小孩还是老人都会打砧板陀螺。每年春节,这些村屯都要组织村与村或屯与屯或中越砧板陀螺赛;赛程一般在初一至初四,甚至到初七。汉族人(白话)把打砧板陀螺叫“打棋乐”,壮族人叫“独生”。其陀螺赛玩法是:双反各派出一名选手,齐拉陀螺着地,看谁的旋转时间长为胜方,也叫“钉方”,而输方也叫“落方”。“落方”将陀螺落地拉旋,由“钉方”任意钉打、劈、砍,而这些过程只能是通过陀螺本身去完成,且只能为一次过。经过激战,如果“落方”留在地上的陀螺比“钉方”留在地上的陀螺旋转的时间长,则反败为胜。其比赛的技巧是:“落方”看谁拉得够旋而不让“钉方”弄到,并要反超“钉方”。“钉方”则看谁能把“落方”陀螺打得远,钉得飞,劈得准,砍得死而不让“落方”有翻身之时。比赛时间由双方预定,可长可短。时间一到,看谁做“钉子”的次数多为最后胜出。若做“钉子”的次数双方相等,则通过双方各派一名选手,齐拉旋转陀螺着地(同开赛时一样),以一坨定音,谁旋的时间长,谁就是最后获胜者。

峒中陀螺赛既是中越边境传统的体育竞技项目,又是集传承乡土民俗传统文化和强身健体为一体的娱乐活动;既促进边境社会的和谐稳定及民族的团结,又增强中越两国边民的和睦友谊。

防城峒中砧板陀螺项目于2017年列入防城区(县)级名录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经逐级申报,2018年列入防城港市级名录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同年又获选列入自治区级名录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4. 防城采茶戏

防城采茶戏创于清道光末咸丰初年,是福建省彰化县附近村一个姓陆的师傅在家里开设“采茶馆”后办起来的,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据防城县志记载,防城采茶戏最初由著名民间艺人周仕材,群众称他周六公,牵头组建于1914年,队员有周民安、同民新、何文林等人。当时唱采茶、仅有男童二人出场,一人扮作采茶妹,一人扮作采茶公。后来变为生、旦、丑、小生等,采茶戏的舞蹈主要有花扇舞,钱尺舞,最突出的动作为矮步。采茶戏的唱腔大落茶园、小落茶园、仙腔、哭腔和南音等,击乐主要有冲头、撞头、三排九、洗马板等。茅岭采茶队作为演出防城采茶戏的主要团队,自编自演传统戏节目100多个,常年为基层演出,成绩突出。2006年荣获全国服务农民基层文化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经逐级申报,2012年成功申报列入自治区级名录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14年防城区获省级“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采茶戏之乡” 称号。

5. 防城彩石雕刻技艺

防城彩石雕刻手工技艺所用雕刻材料是防城十万大山所产彩石(叶蜡石)。所产彩石矿口山头属北基村管辖,故彩石又称“北基石”。

防城彩石的发现年代及最早使用年代已难确证,据有关记述,距今二百三十多年前,侵越法国殖民者及传教士已知十万大山中有彩石,认为是罕有宝物,曾派遣人员多次入山寻觅。可见,在侵越法国殖民者寻挖之前,防城彩石已被发现。

据传,防城籍人、黑旗军爱国将领刘永福就有一批用防城彩石雕制的印章。近代以来,多有文化人士采用防城彩石治印或雕制笔筒等文房用品、花鸟小摆件等。抗战时期,防城革命青年多人随身携带防城彩石刻成的印章奔赴延安。新中国成立后,防城彩石逐渐为更多的民间艺人用于制作工艺品,为诸多华侨购买携带出国。

至上世纪七十年代初,防城、东兴有了彩石工艺雕刻厂。其时防城属东兴各族自治县管辖,县治设于东兴,故防城、东兴一带所产的石雕称“东兴石雕”。后因自卫还击战,县治由东兴迁防城,乡村级地名划分更为准确,“北基石”为当地人更名“田心(村)石”。1990年出版的《香港旅游观光》画报以彩版专页发表推介防城籍人邓弦创作的石雕作品,推介文章称其作品为“防城石雕”。福建、浙江等外省到防城采石者称防城彩石为“广西石”,并大量用于雕刻。用防城彩石雕制的作品可见《中国青田石雕》等大型画册。

防城彩石在内蒙巴林石未出名前,便与寿山石、青田石、鸡血石三大名石并称。防城彩石有关资料曾大量入编各类书籍作介绍。对防城彩石作介绍的主要书刊有1992年由漓江出版社出版的《实用文物珠宝钱币鉴定》,防城彩石名列于寿山石、鸡血石、青田石之后。防城石雕技艺简况曾入编1988年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工艺美术大辞典》。1988年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工艺美术手册》、《中日美术通鉴》、《广西画报》及省、市、县级出版的相关刊物均曾对防城石雕作过推介。

防城(东兴)石雕多取材于传统文化中的神话传说和历史人物、山水、花鸟、虫鱼等,作品因材施艺,“天人合一”,栩栩如生,有很高的观赏、收藏价值。防城(东兴)石雕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为出口创汇作过贡献,并曾作为国礼由华国锋主席赠送西欧多国。防城(东兴)石雕名噪一时。其时“防城石雕”与“北海贝雕”、“合浦角雕”为广西政府有关机构命名合称“广西三雕”,“防城石雕”名冠“广西三雕”之首。2016年成功申报为自治级名录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防城石雕这一项我市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技艺,有待于进一步传承探索、发展。

6. 防城壮族天琴艺术

防城壮族天琴艺术是防城港市防城区峒中镇壮族民间艺术的总称,包括歌、舞、琴。天琴是壮族称为“天”(弹天、唱天、跳天)的文娱活动的唯一乐器,至今己有200多年历史,是壮族群众举行唱天、跳天、禳灾驱邪、祀神祈福、节日庆典时所用的主要乐器。防城壮族天琴艺术是中越边境文化交流的传统节目。2016年入选为自治区级名录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天琴的低音强劲浑厚,高音欢快悠扬,节奏简明、轻盈,弹奏出天籁之音,蕴含神秘气息。

三、防城港传统文化相关文章推荐

北海的传统文化元素有哪些,北海传统文化特色梧州的传统文化元素有哪些,梧州传统文化特色桂林的传统文化元素有哪些,桂林传统文化特色柳州的传统文化元素有哪些,柳州传统文化特色
南宁的传统文化元素有哪些,南宁传统文化特色广西的传统文化元素有哪些,广西传统文化特色云浮的传统文化元素有哪些,云浮传统文化特色乌鲁木齐的传统文化元素有哪些,乌鲁木齐传统文化特色
新疆的传统文化元素有哪些,新疆传统文化特色吴忠的传统文化元素有哪些,吴忠传统文化特色

相关文章

最新图文

苏州过年有什么风俗传统活

时间:2024-03-02 03:0:31

常州过年有什么风俗传统活

时间:2024-03-02 03:0:03

徐州过年有什么风俗传统活

时间:2024-03-02 03:0:14

无锡过年有什么风俗传统活

时间:2024-03-02 0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