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很好奇各个省份当地的传统文化及传统文化特色。经过悠久的历史,漫长的岁月里,省份不断的发展和继承,有很多丰富的民俗文化互动,进而形成了我们熟悉的当地文化特色。小编整理了一下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茂名的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期便已有记载,而漫长的历史给茂名带来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独特的民俗风情。其中以冼夫人文化、石油文化、荔枝文化、民俗文化这四大地方特色文化的形成、传承与发展,充分地体现了茂名的文化底蕴。
今天,就带大家领略一下其中的茂名传统民俗文化艺术。
茂名的剪纸艺术活动历史悠久,在纸艺上兼容并蓄南北纸艺风格的特点,注重明暗与疏密的对比关系,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独特的艺术风格。茂名的剪纸艺术家许煦创作的六米长卷《红楼佳境图》,曾获得国家民家艺术最高奖--山花奖。
高州木偶戏,于明朝万历年间从福建传入的布袋戏发展而来,属于杖头木偶,质朴粗犷。其制作精细讲究,表演生动活泼,代表着茂名木偶表演艺术成就的巅峰。一般分为小班(单人表演)、中班(4~5人表演)以及大班(专业剧团)。
高州缅茄雕,源自于明朝嘉靖年间,宠臣太仆正卿高州西岸人李邦直,告老还乡时所带回皇上赐品缅茄两颗,成功栽育一颗,视为稀世之物。其果实可雕刻图章和花卉动物,是国宾礼物名品。具有实用和审美功能,有艺术、工艺、经济价值。
高州角雕,源于清代末期,盛于20世纪60年代,从高州传至茂名市、广西北海市。以牛、羊角为原材料,以虾、蟹、鹰为主创对象,集观赏、工艺于一体。代表作品《草虾》1974年参加维也纳世界年度博览会,1983年作为工艺珍品入藏北京博物馆。
高州木刻版画,其木刻质朴细腻,材料多用“枝松木板”,有单色与套色之分。明朝已有民间艺人刻印纸墨年画,民国初期有作者开始在报刊上发表作品,解放后逐步推广普及。代表作有《满山红》《竹乡流翠》《添花》《机耕路上》等。具有审美功能和艺术及民俗的研究价值。
高州山歌,源起明朝万历年间,遍及高州乡镇。用高州白话(俚语)传唱,七言四句韵文体,以“羽调”613三音组成调式,旋律优美,语言生动活泼。高州山歌的传唱,对研究山歌艺术的发展和民俗学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信宜竹编,始于清代,兴盛于改革开放,遍及信宜市。原单一竹编,现混合竹藤、竹木、竹芒、藤铁、竹铁编织并系列化。因材料天然稳占欧洲、北美市场,近年开拓了日本、澳洲、南非等市场,为信宜一大支柱产业。
信宜玉雕,20世纪50年代兴起,80年代后逐渐兴盛。以广东四大名石之一“南玉”为原材料,产品为装饰品和日用品,获多项国家、国际奖。1984年制成3.88米高的世界第一巨塔慈云塔,1997年承制省政府贺香港回归大型玉雕“一帆风顺”。
舞高脚狮,源于明末清初,流传于电白县电城镇,正月、年例及喜庆活动时表演。狮子是广东狮子舞中的独一形式,其小巧玲珑,头尾用木杆支撑,由两人操作表演,在持彩球杆人的引领下起舞,甚为壮观!
十番锣鼓,又称锣鼓班,因10人演奏而得名。清朝光绪年间盛行于今茂名市茂南区。锣鼓班的乐器有鼓、锣、钹、喉管、弦乐等。演奏的曲牌有十三支、贺寿、太逆子、封相等。逢春节、元宵和庆典活动游行演奏。
“十八学士”原名《风云会》,源于唐代,本是唐代宫廷乐曲。唐太宗派李白和藩,朝中十八位学士以礼乐送行,后李白和藩胜利归来不愿在朝廷做官而返瀛州,十八学士又以礼乐送行,后人称为《十八学士》。化州长岐犀湾村祖先在瀛州得以真传,移民化州时带入。流传于化州市犀湾、双牌村。主要用于庆典和交流,具有娱乐和增强凝聚力的功能,对艺术和民俗学的研究作用。
化州粤剧,俗称“大戏”,为化州传统的剧种,历来城、乡人民所喜爱。清代中叶开始传入本市。清末和民国,市区及南安、杨梅、南盛等大圩镇都组建有业余或职业粤剧班,每于民间节日、庆典活动或农闲进演出。除本地粤剧班上演外,城、乡还不时集资聘请省、港的专业粤剧名班到来演出。当省港粤剧名班上演时,往往方圆几十里的人都赶来观看。其时演粤剧名班在广场搭戏楼公演,分日戏和夜戏,日戏约从下午2时演至晚上8时,夜戏人晚上8时演至第二天黎明。演出多为传统的剧目。如《六月飞霜》(窦娥冤)、《白蛇传》、《陈世美不认妻》等。
跳禾楼,为纪念歌仙“刘三妹”而表演,用稻草搭楼起舞而得名。源于清初,流传于化州那务、播扬等地。夏播结束后表演,反映仙、人共同战胜灾难保丰收,追求纯真爱情的良好愿望。
跳花棚,是傩舞的一种。明朝末期由姚氏七世祖(姚姓第七代)从福建福州府蒲昌县珠机巷大井头村迁居化州时传入。流传于化州石湾街道办事处中火嶂村委会长尾公村。表演有固定“科本”,表现农事耕耘及祈求驱邪求安等。表现了当地人的信仰和崇拜,具有传播知识和娱乐的功能,研究社会生产、民俗文化、宗教信仰的作用。
信宜十八飘色,每逢元宵佳节或重大喜庆活动,在镇隆镇大街小巷都会举行的飘色巡游,由三至四人推着一张长约二米、宽约一米,高约零点八米的色台,色台上凌空飘起造型各异的人物或动物,仅靠一根看不见的色梗支撑,犹如腾云驾雾般展现在人们面前,这样巧夺天工的画面令人称奇叹服。信宜镇隆独有的十八人大型高难度飘色,以其飘体庞大、气势磅礴和栩栩如生让人叹为观止,被中国民俗专家赞誉为中国民间民俗艺术一绝。
春牛舞,源于明代,盛行于晚清,流传于信宜西北地区。春节、元宵期间表演,表达问候和祝福。4~5人表演,其中2人扮春牛。内容有养牛耕作、处事做人等。
鳌鱼舞,源于明末清初,流传于电白县电城镇、树仔镇。一般在春节期间挨家逐户表演。鳌鱼由成年男性擎舞,鱼虾由男童戴舞,蚌由女童舞之。表现鳌鱼带领鱼群游戏、觅食及与海怪作战的情景,表示奋发操胜之意。
傀仔戏,据说源于四川的扁担木偶和福建省闽南漳海一带的傀儡戏,至今已400多年历史,遍及茂名乡镇。表演者操作木偶外,还要吹、拉、弹唱。一担衣箱容全套道具,一张方桌即舞台。
双凤舞,源于明末清初,流传于电白县电城镇。春节前后表演。由一对凤凰带领一群鸟起舞。凤凰由成年男性扮演,群鸟由童子扮演,表现人们祈望风调雨顺和向往追求美好生活。
文化艺术,源于生活,茂名传统民俗文艺,源远流长。
行政区划情况
【行政区划人口】2021年,茂名市辖茂南、电白2个市辖区,代管高州、化州、信宜3个县级市,下设26个街道办、86个镇,276个居民委员会、1628个村民委员会。年末全市户籍人口828.78万人,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2021年末全市常住人口621.97万人。
自然地理
【位置和面积】茂名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东接阳江市,南邻南海,西连湛江市,北与云浮市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交界。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0°20′~111°40′,北纬21°25′~22°43′。全市行政区域土地总面积11427.63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82.1公里。
【地质】茂名市地质构造为寒武纪以前的古老变质岩、古生代变质水成岩、中生代侵入花岗岩、新生代沉积岩和喷出岩、近代冲积物等不同地质年代岩石及其风化物构成。母岩和母质种类繁多,分布变化复杂。母岩以花岗岩、片麻岩为主,次为砂岩、页岩、片岩、板岩,尚有少量石灰岩、凝灰岩分布。母质有洪积物、河流冲积物、浅海沉积物、滨海沉积物、坡积物等。信宜市西部的北界花岗岩为印支期第三次入侵的岩基类型的岩体,面积约176平方千米,中粒及细中粒云母花岗岩。北界岩体周围一般为白垩纪花岗岩,多为黑云花岗,广泛分布在信宜市、高州市、化州市、电白区等地。东北部变质岩类的片麻岩、混合岩。分布在信宜市中、东部,高州市东北部,电白区东北部构成云开大山的主体。混合砂页岩,分布在信宜市北部、高州城及化州城以南包括茂南区至电白区七径镇。石灰岩,零星分布在信宜市贵子镇、洪冠镇、平塘镇,高州大坡镇、长坡镇、古丁镇,化州市文楼镇,电白县黄岭镇。红色砂页岩主要分布在高州市谢牛岭、石鼓,化州市南盛,茂南区金塘以南至鳌头,电白区旦场、羊角等地。第四纪浅海沉积物,分布在化州市,高州市、电白区南部海拔50米高程线以下地区,表层有铁结核、铁结盘,及大量陨石散布。河流冲积物,分布在鉴江、曹江、罗江、袂花江、沙琅江中下游沿岸地区。滨海沉积物,分布在电白沿海。
【地貌】茂名市地形特征,背山面海,北高南低,由东北向西南倾斜,海拔最高点1704米,最低点1.6米。北部和东北部云开、勾漏、云雾三大山脉盘亘集结。境内河流纵横交错切割,形成山地、丘陵、台地、平原层次分明的地形地貌。
山地主要由从北面进入境内的云开大山、东北面进入的大云雾山脉和由西北面进入的勾漏山脉交汇而成。信宜东南与高州东北交界区有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地1300平方千米,主峰大田顶1704米海拔高程,为广东省第二高峰。棉被顶(高州、信宜交界处)海拔1627米,鹅凰嶂(电白、阳春交界处)海拔1337米。这带山地,形成本市北部屏障,冬季阻挡着北方冷空气流,减轻对本部的寒流危害。春、夏季抬升南来的暖团,形成本市南部山区降雨充沛。山区河流多,水资源丰富,是林业和发展水电的主要地区。
丘陵海拔高程在500~200米之间,相对高度50~200米。面积约7500平方千米,分布在本市中部及西南部,土地平坦、土层深厚,气候温和,是本市热带、亚热带经济林果主要地区。平原、台地海拔高程在200米以下,面积约2600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在鉴江、小东江、袂花江中下游及沿海地带,是农业、畜牧业、养殖业主要用地,交通方便,工、商企业也较发达地区。
苏州过年有什么风俗传统活
时间:2024-03-02 03:0:31常州过年有什么风俗传统活
时间:2024-03-02 03:0:03徐州过年有什么风俗传统活
时间:2024-03-02 03:0:14无锡过年有什么风俗传统活
时间:2024-03-02 0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