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升学网 > 节日习俗 > 正文

金昌过年有什么风俗习惯(春节习俗有哪些)

更新:2023-09-22 00:34:53 高考升学网

春节即中国农历新年,俗称新春、新岁、岁旦等,口头上又称过年、过大年。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庆贺新春活动,带有浓郁的各地地方特色。这些活动以除旧布新、驱邪攘灾、拜神祭祖、纳福祈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凝聚着中华传统文化精华。那么金昌过年有什么风俗习惯??高考升学网小编整理了相关内容。

金昌过年有什么风俗习惯(春节习俗有哪些)

一、金昌过年有什么风俗习惯

“春节”的历史很悠久,有4000多年的历史,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据史料记载:春节在夏代叫“岁”,商代叫“祀”,周代叫“年”,唐代叫“载”。年的本意是谷物生长的周期,谷子一年一热,一年一季,所以春节也是一年一次,含有庆丰的寓意。

春节作为岁首大节,最早确立于汉朝。汉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汉武帝颁行《太初历》,确定以夏历的正月初一为岁首,此后两千多年,我国沿袭了这一历法体制。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就叫做了春节。

红红火火的窗花

民间有句俗话“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也就是说在腊月二十八这一天,家家户户开始准备着过年的主食,并进行窗花、年画、春联的贴置。古时候人们会把窗花、年画、春联当成一种桃符,具有辟邪的作用,等到后来造纸术出世了,才用红纸来代替桃木。到了现在,贴窗花更多的意义在于美好的愿望,新年的祝福寄托吉祥之意。

在金昌地区,我们很多的民俗文化发源于农村,在广大的农村还保留着原汁原味的年俗,尤其是窗花剪纸,它寄托着老百姓辞旧迎新、接福纳样的愿望。如耕种、纺织、打鱼、牧羊、喂猪、养鸡等。窗花剪纸也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出来,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喜气洋洋。

贴窗花和贴春联都有一定的讲究,都是寓意着自己家庭在来年有美好幸福的生活。一般会在腊月二十九之前将窗花贴好。很多地方都忌讳大年三十贴窗花。老人的房间以花草动物为主,寓意着身体建康,来年春天添生机。年轻人的房间窗花可以选择龙、虎、凤、鸡等吉祥动物但一定要把龙贴在虎的上面,凤贴在鸡的上面。

蒸蒸日上的馒头

“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这首民谣道出了我们北方的传统年俗,为什么春节期间家家户户要蒸馒头呢?主要是象征着来年的日子会蒸蒸日上,另外呢,馒头是发面做的,蒸的时候会发起来,所以也象征着会发财发家。人呢,在过节时,特别喜欢好兆头、好彩头,特别忌讳不好的词语。比如春节期间呢,就忌讳做蒸或炒的饮食。因为蒸炒这两个字容易让人联想到吵架,争吵不吉利,所以人们往往在春节前要蒸出够全家吃一周左右的馒头来。所以了就有了家家户户腊月二十九蒸馒头的年俗。

面塑是民间春节期间传统手工艺术,传统意义上的面塑实际上是馍,如金昌过年前准备的莲花馍、枣山馍、元宝馍都是都是传统面塑。另外一种是用面制作的各种花卉、十二生肖、古代人物属于面塑艺术,这些面塑讲究造型、手法,技艺,主要寄托老百姓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敬畏和祝福。

春节前金昌人都有蒸馍的习俗,主要有枣山、牛鼻子、面莲花、灶干粮、花卷、锅盔、炉盔子等等,制作方法各有不同,一般还要在花馍上面点缀不同的花色,使得整体造型独特,简单大方,看了让人非常有食欲,是一种集观赏性、艺术性、食用性为一体的面食文化,彰显了我们大西北人民热情豪放的性格。

热热闹闹的年俗

春节,2006年被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金昌,关于春节年俗活动主要分两个时段,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年三十是第一个时段,这个时段金昌民间一般有祭祖、除尘、接玉皇、洗福禄的习俗,家家户户都要扫尘搞卫生,准备年货、采购礼品,添置新衣新帽,年货包括鸡鸭鱼肉、茶酒油酱、南北炒货、糖饵果品,都要采买充足,从腊月三十日开始为第二个时段,主要习俗有贴门神、贴春联、除夕守岁、燃爆竹、吃年夜饭、给压岁钱、祭祖、逛庙会、闹社火、游白病等习俗。

腊,在古代是一种祭礼,腊月就是祭祀之月,所以在金昌传统民俗中,腊月的讲究比较多。如腊月初八是腊八节,金昌人有吃腊八粥习俗。“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据说腊八粥传自印度。这一天各地佛寺院要举办浴佛会,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并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传入之后,材料改为五谷杂粮,成为人们庆祝丰收的方式;二十三,糖瓜粘。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这一天准备好供品送灶神上天,其中最重要的是糖果,又甜又黏,让灶王上天之后嘴巴被黏住,说不了坏话;二十四,扫房子。春节大扫除称为“扫年”,家家户户这天都要打扫卫生,清洗器具,拆洗被褥,洒扫庭院。因为“尘”与“陈”谐音,在腊月里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腊月扫尘,就是把家里一切的“穷运”、“晦气”都扫出去,以期盼来年运势更好;腊月二十五接玉皇。旧俗认为灶神上天(腊月二十三)后,天帝玉皇于腊月二十五亲自下界,查察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称为“接玉皇”。这一天起居、言语都要谨慎,争取好表现,以博取玉皇欢心,降福来年;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在过去,人们生活艰苦,只有在过节的时候才能吃到猪肉。人们在这一天,开始杀自己养的猪,筹备过年的肉食;“腊月二十七,宰鸡赶大集”。过年迎来送往,要招待很多亲戚朋友,所以除了猪肉之外,还有准备鱼肉、鸭肉。二十七也是年货节,大家准备好年货,吃穿用度,一应俱全,所以这一天,各地的集市都十分红火热闹;腊月二十八,把面发。正月初一到十五是不能蒸馒头的。所以二十八这一天要准备好接近半个月的主食。金昌人一般慢一拍,在这天“把面发”,等到二十九“蒸馒头”;腊月二十九,这一天也叫“小除夕”。一般是来往拜访,这叫别岁,亲戚邻里之间互相交换糕点,交流感情,人们还在户外焚香,叫“天香”,通常要三天;年三十儿。除夕是新旧交替的时刻,各行各业停了交易。这一天所有人都要回家吃团圆饭。摆设天地供桌、辞岁、守岁、迎岁……这天的鞭炮声不绝于耳,人们企盼自己在新的一年里,可以有更好的运气和福气。

俗话说“百节年为大”!以“年节”为主的生活习俗被统称为“年俗”。在金昌民间,其实年味就是年俗。在人们心里,年味就是红红火火的场景,红红的灯笼,红红的春联,红红的蜡烛;是亲朋好友团聚时的欢快气氛;是乡里乡亲祝福吉祥、恭喜发财、憧憬未来的和谐;是祈福天地,祈求丰年、祈盼安康的幸福;更是除旧布新,承上启下,激励自我的生活追求;最重要的还是对中华传统美德,尊老爱幼,平等互助,济困扶贫的竭力弘扬。

总之,金昌人的年味是喜庆的氛围,是积极向上的精神,是洋溢着人情味的文化传统。

二、金昌城市简介

金昌缘矿设企、因企设市,地处河西走廊中段,有“河西咽喉、丝路孔道”之称,是“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1981年建市,辖一区一县(金川区和永昌县各取一字得名,寓意“聚金汇川、永远昌盛”),全市有12个乡镇、6个街道,139个村、43个社区。总面积9600平方公里,现有耕地184.04万亩,总人口43.53万,城镇化率78.43%,因盛产镍被誉为“中国镍都”,是全省首家全国文明城市,是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质量魅力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

历史文化多元。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生息,有反映人类原始社会母系氏族仰韶文化的鸳鸯池遗址;有国内保存最为完好的先秦北方游牧民族沙井文化遗存;有揭示西汉古罗马军团千古之谜的骊靬古城遗址;有始建于北周时期、在敦煌莫高窟壁画和文字中有大量记载的千年古寺圣容寺,是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区、多元文化交汇区。革命战争年代,红西路军与敌人鏖战永昌,建立了河西走廊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谱写了可歌可泣的革命篇章。1958年,一大批建设者从祖国的四面八方奔赴金昌,顶风沙、战戈壁,一举改变了我国缺镍少钴的历史。1966年邓小平同志视察时,亲切地称之为祖国的“聚宝盆”、难得的“金娃娃”。

资源相对富集。拥有世界第三、亚洲第一的硫化铜镍矿床——金川矿山(①俄罗斯诺里尔斯克镍矿,镍储量1685万吨;②加拿大萨德伯里镍矿,镍储量1250万吨;③金川镍矿,镍储量625万吨),铂、钯、锇、铱、钌、铑等稀贵金属储量居全国之首。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年平均日照辐射总量达到6200兆焦/平方米,年平均日照2955小时,风电规划区域70米高度实测年平均风速5.8米/秒以上,可开发风光电规模约1500万千瓦,现已建成风光电263.15万千瓦(占全市电力总装机容量的60%)。先后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国家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国家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

工业体系完备。驻金省属国有企业金川集团是世界领先的镍钴生产基地、铂族金属提炼中心和中国北方地区最大的铜生产企业,位列“世界500强”第336位,镍、铜、钴、铂族金属、金、银、硒年生产能力分别达到20万吨、100万吨、1万吨、7000公斤、30吨、600吨、200吨,镍产量全球第三,钴产量全球第四,铂族金属产量全国第一,铜产量全国第四,高纯镍、高纯钴品质达到“5个9”,高纯铜品质达到“7个9”。全市制造业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制造业31个大类中占18个(占比58%),新能源电池材料及电池产业所需的原材料65%以上可在金昌本地生产供应,“三酸两碱”齐全(年产量:硫酸250万吨、盐酸18万吨、硝酸15万吨、烧碱40万吨、纯碱20万吨),各类化工产品产能达到900多万吨。

农业特色鲜明。地处北纬38°农业生产黄金带,平均海拔1800米,市区年平均气温9.5℃、相对湿度42%,无霜期187天,近三年平均降雨量157.5毫米、蒸发量2381.8毫米,降雨少、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气候干燥冷凉。水资源主要来源于祁连山冰川雪水,地表水、地下水水质优良比例达100%,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排名全国前列,空气质量达标天数保持在300天以上,综合指数排名全省前列。良好的生态环境培育了直供粤港澳大湾区的金昌高原夏菜、综合营养指标国内最好的优质牧草、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农产品“永昌羊肉”等一批绿色、有机、高品质农产品,蔬菜种植面积34万亩,优质牧草面积30万亩,畜禽饲养总量322万头只,永昌县是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金昌市是甘肃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市。

配套较为完善。拥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基础设施完备,具有承接产业转移的良好条件。有设备先进、牌照齐全的紫金云大数据中心,有建成投运的西部首家网络货运数字产业园,拥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实验室,设有金昌海关,金昌机场、兰新铁路、金武高速、金阿铁路等为骨架的立体化交通网络比较完善,兰张铁路三四线金昌段将在年内开工建设,建有河西地区重要的现代铁路物流中心,是疆煤东运和蒙煤南运重要的中转场、集散地,是国家“西气东输”“西油东输”“西电东送”能源通道。

2021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坚持以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牢把握“三新一高”导向,团结带领全市上下凝心聚力、苦干实干,深入实施强工业、强科技、强县域行动,做足做好“五量”文章,各项事业呈现出积极向上的发展势头,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202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28.6亿元(人均GDP达到9.8万元),同比增长8%;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5649元、18500元,增长7%、10.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98亿元、增长20.1%。前三个季度连续获得全省推动高质量发展贡献奖、第四季度获得进步奖。今年一季度,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1.6%;预计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以上,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10%。

三、甘肃习俗相关文章推荐

(1).嘉峪关过年有什么风俗习惯(春节习俗有哪些)

金昌过年有什么风俗习惯(春节习俗有哪些)

春节即中国农历新年,俗称新春、新岁、岁旦等,口头上又称过年、过大年。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庆贺新春活动,带有浓郁的各地地方特色。这些活动以除旧布新、驱邪攘灾、拜神祭祖、纳福祈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凝聚着中华传统文化精华。那么嘉峪关过年有什么风俗习惯??高考升学网小编整理了相关内容。一、嘉峪关过年有什么风俗习惯春节: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查看更多

(2).兰州过年有什么风俗习惯(春节习俗有哪些)

金昌过年有什么风俗习惯(春节习俗有哪些)

春节即中国农历新年,俗称新春、新岁、岁旦等,口头上又称过年、过大年。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庆贺新春活动,带有浓郁的各地地方特色。这些活动以除旧布新、驱邪攘灾、拜神祭祖、纳福祈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凝聚着中华传统文化精华。那么兰州过年有什么风俗习惯??高考升学网小编整理了相关内容。一、兰州过年有什么风俗习惯春节,是农历的岁首。过春节,也叫...查看更多

(3).甘肃过年有什么风俗习惯(春节习俗有哪些)

金昌过年有什么风俗习惯(春节习俗有哪些)

春节即中国农历新年,俗称新春、新岁、岁旦等,口头上又称过年、过大年。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庆贺新春活动,带有浓郁的各地地方特色。这些活动以除旧布新、驱邪攘灾、拜神祭祖、纳福祈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凝聚着中华传统文化精华。那么甘肃过年有什么风俗习惯??高考升学网小编整理了相关内容。一、甘肃过年有什么风俗习惯迎喜神正月初一是四时之始,一切讲...查看更多

最新图文

苏州过年有什么风俗传统活

时间:2024-03-02 03:0:31

常州过年有什么风俗传统活

时间:2024-03-02 03:0:03

徐州过年有什么风俗传统活

时间:2024-03-02 03:0:14

无锡过年有什么风俗传统活

时间:2024-03-02 0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