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全面落实陕西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推进“多规合一”,引导不同区域科学有序开发,严禁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各类开发,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现代农业园区红线、城镇发展边界控制线。支持安康开展国家主体功能区试点示范。制定有利于主体功能区建设的配套政策,实行分类管理,推行差别化绩效考核评估制度,形成符合各区域主体功能定位的导向机制。
构建绿色经济体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绿色产业和绿色企业发展,提高整个经济结构中绿色经济的比重。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和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等重大工程,提高矿产资源采收率、回采率和综合利用率。积极推广高效节能和清洁生产技术及装备的集成应用,全面控制能耗强度和能源消费总量,深入实施节能技改工程,抓好重点领域节能。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探索建立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推动形成资源节约、环境优化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和矿区植被恢复等重点生态工程,加快铁路、公路、河流沿线绿化工程,继续巩固秦岭治理成果,建设秦岭国家公园,推进关中大地园林化、陕北高原大绿化、陕南山地森林化,提升“三屏三带”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水平。继续推进渭河、汉丹江、延河综合整治,加强水源涵养区保护,实施湿地绿化建设工程,加快黄河湿地保护区建设。如期建成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和汉昆明池保护工程,推进综合治理,重现“八水绕长安”美景。继续实施“治污降霾·保卫蓝天”行动计划,持续改善大气质量,强化重金属污染防治,建设山青、水净、坡绿、天蓝的自然生态环境。
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完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和用途管制制度,加快自然生态空间统一确权登记,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探索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深化资源税改革,推进自然资源及其产品市场化价格改革,加大政府购买环境服务力度,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建立生态文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实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强化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改革生态环保管理体制,健全生态环境监管制度,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
(六)着力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
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持保基本、兜底线,持续加大社会事业投入力度,实施重点领域民生工程,着力增进人民福祉,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三秦百姓。
坚持把就业摆在优先位置。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创业机制,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型就业形态的政策支持。更加重视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创业,统筹做好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以创业促进就业,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建设西安、宝鸡、咸阳、渭南等创业型城市,创建一批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加强就业援助,提升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健全人力资源市场,加快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做好失业预防和调控。
以农民增收为重点提高收入水平。推进农村经济普查,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长潜力,开发农村二、三产业增收空间,拓宽农村外部增收渠道,赋予农民住房、承包地经营权抵押、担保、转让等权利,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健全以市场为基础的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机制,明显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持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不断缩小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群体之间收入差距。完善企事业单位工资增长机制,推进同城同酬、同工同酬。健全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深化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完善市场评价要素贡献并按贡献分配的机制。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基本制度定型完备、法定人群全面覆盖、保障标准合理调整。全面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衔接政策。健全政府投入为主的医疗保险、大病救助、职工互助保险和社会保险相结合的医疗保险体系。实现生育、失业和工伤保险省级统筹。逐步提高社保对象待遇。健全社会救助体系,改进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工作,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关爱政策,保障残疾人权益,提高优抚安置保障水平。增加财政性社会保障投入,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扩大社保筹资渠道,加强社保资金监管和服务。
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坚持教育大省地位、教育强省战略、教育富民方针不动摇,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切实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学前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改造提升农村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推进县城以上城区中小学校建设,下功夫解决义务教育入学难、大班额等突出问题。普及学前3年教育,全面推行普通高中阶段免费教育,实现“双高双普”目标。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推动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互通融合,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发挥优势、整合资源、突出特色,集中力量加强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稳步推进国际教育发展。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全面推开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落实好“国培计划”和乡村教师支持计划。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办学。
继续改善城乡居民住房。完善符合省情的基本住房保障制度,构建以政府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推进公租房与廉租房、经济适用房与限价房并轨,继续实施以棚户区改造和农村危房改造为重点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抓好棚改货币化安置、公租房入住和后续管理工作。以扎实推进陕南陕北避灾扶贫生态移民搬迁和“告别土窑”工程为抓手,改善农村居民住房,提高公共设施配套水平。继续落实好房地产调控政策措施,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加快城乡居民住房权属登记工作,大力促进二手住宅市场交易,促进房地产市场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实施健康陕西行动计划。以提高全省人民健康为目标,以解决危害健康的主要问题为重点,统筹推进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监管体制、支撑保障六大体系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巩固陕西医改模式,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积极组建医疗联合体,推进县、镇医疗服务一体化,支持城市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县级医院,鼓励社会办医,加快形成布局合理、分工协作的医疗服务体系和分级诊疗就医格局,到2017年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左右,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得到加强。增强中医药创新和服务保障能力。强化医疗卫生质量安全管理,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完善县以下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强化食品安全属地化管理责任。完善生育政策,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重视对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的关怀关爱。推进全民健身,增加公共体育活动场地,广泛开展青少年足球运动,加快体育事业发展,增强人民体质。
推动养老服务多元发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老年人福利制度,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加强政府对居家养老的引导,推进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促进城乡老龄人口服务均衡发展,提高城乡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服务覆盖率。科学规划养老中心布局,合理配套服务设施,推进以房养老模式,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机构。繁荣老龄人口服务消费市场,积极开发老年服务产品,形成一批覆盖领域广、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的老年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