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升学网 > 节日习俗 > 正文

白银过年有什么风俗习惯(春节习俗有哪些)

更新:2023-09-15 06:54:07 高考升学网

春节即中国农历新年,俗称新春、新岁、岁旦等,口头上又称过年、过大年。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庆贺新春活动,带有浓郁的各地地方特色。这些活动以除旧布新、驱邪攘灾、拜神祭祖、纳福祈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凝聚着中华传统文化精华。那么白银过年有什么风俗习惯??高考升学网小编整理了相关内容。

白银过年有什么风俗习惯(春节习俗有哪些)

一、白银过年有什么风俗习惯

甘肃白银的春节习俗与全国大同小异,只有景泰的习俗稍有差异。

农历腊月开始,景泰人便忙里忙外,外准备起过年的东西来。家家杀猪宰羊,做新衣服。农妇们不要选择个天晴日丽的好日子。,将自家屋子里打扫得干干净净,将一些陈旧的年画换上新买的,这种活动名曰:“扫房”。

腊月初八是传统的“腊八节”,这天的早上各家的农妇们早早起来,做一大锅米饭,米饭中拌有熟肉片或肉丝,和在一起蒸熟。这天的早饭只吃这种米饭,不准吃菜。

“腊月二十三,灶火娘娘要上天。”各家早早地将“灶君”像请到家中贴在灶房中,待到腊月二十三这天,家家都烙“灶干粮”,这是一种巴掌大的圆饼,上面放上糖,献在灶火娘娘像前,意为糊住灶火娘娘的嘴,要她“上天言好事”,在玉帝面前多说主家的好话。天黑以后,将事先准备好的“灶马”焚烧掉,放鞭炮便送灶火娘娘升天去了。

在景泰芦阳方圆的地方,过年前还要上坟。腊月二十八、二十九、三十这几天,同一家庭的人带上纸钱和馒头到祖坟上去祭祖,给阴世的先人们送钱送吃的,寄托思念之情,希望他们也过一个欢喜年。

除夕这天下午,家家便早早的将院子里外彻彻底底打扫一遍,老式房子纸窗户还要将旧的纸扯完,按窗格糊上窗花和花纸,景泰乡间流传一则谜语:“有个大姑娘,年年换衣裳”,说的就是这贴窗花的事。这一切都准备好后便开始贴春联。

年前夕,妇女们忙得不可开交,蒸“枣盘”(一种供祭神用的馒头,顶部放一颗红枣)、做长面(如今多为压面机压制),切好肉臊子,准备过年几天的丰盛食物。

除夕的晚上,吃过饭后就开始接“神”。每家上房的八仙桌上供着本家祖先的牌位,牌位前面献着枣盘、点心肉类等祭品。接“神”前先用烧红的石头放在醋盆中,端着醋盆在所有的屋子里转一圈,然后燃香放花炮,迎接先人们来家中过年。

除夕的深夜,全家老小聚在一起,吃煮熟的猪耳朵,名曰“咬鬼”。

“神”接到家后,要供奉三天,一直到初三早上才送“神”上天。这三天,家里不能动扫帚,地脏了也不能扫,出嫁的女儿这三天也不能回娘家。每天早晚要有一位男的上香磕头、放炮,一直到送“神”上天。

初一早上开始,大人小孩成群结队的去各家各户拜年,先拜长辈和近亲,热闹非凡。

初三以后,过年的热潮便告一段落,一直到正月十二三又开始热闹了。俗话说:“小年大十五”,正月十五便是过年的又一个高潮。从正月十二三开始,各村各庄的社火队就开始出动了,高跷、秧歌、旱船、花灯,白天默认的闹。元宵节的社火,景泰地区以芦阳的最为热闹。另外在芦阳一带。十四、十五、十六三天夜里,家家门前除了挂着各种各样的灯笼外,还要架一炉红通通的炭火,一则为观灯的人取暖提供方便,二则暗喻着来年这家的日子红红火火。

社火一直闹到正月十六夜里,到了这天夜里,夜深人静后,社火队的人便开始“追瘟”,敲锣打鼓沿街奔跑,做出追什么的样子,意为将全村的瘟神鬼怪都驱除出村,保佑全村百姓一年平安。追瘟的队伍一直跑到村外很远方罢,所以这天夜里,除了社火队而外,一般人家都是不出门的。 忌俗

从除夕夜接“神”到初三早上送“神”的这两天三夜中,因“家神”接回供在家中,故有许多忌俗。如:

这几天家中里里外外不准扫地扫院。据说,如破了忌扫了什么地方,来年什么地方就会有许多蚂蚁。

家中老小要和睦相处,婆媳之间、夫妻之间不得吵架,家里不能有哭声,否则来年家中不会平安。另外,要特别小心不得过年期间打破家什,如锅碗之类,若过年几天打破什么家什,这一年便会常常出现这种情况。

与人说话,要多讲些吉利的话,特别忌说一些“死”呀,“病”呀之类的话来。

正月初七、十七两日,称为“黑日”,这两天在家的人不能出远门远行。另外,初八和十八两日,在外的人不能回家,故有“七不出八不进”之说。

还有,正月期间,不得干炒吃各种食物,也不能在火上烧着吃,否则,传说一年中便会生口疮。

春节习俗

贴福字

春节贴"福"字,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汉族民间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贴春联

春联亦名“门对”、“春帖”,是对联的一种。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最后简化为直接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一到大年三十,人们就把早已准备好的春联贴在大门上。

守岁

中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放爆竹

放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

吃饺子

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给红包

红包有长辈发给晚辈的,也有晚辈孝敬长辈的。吃完年夜饭后,,由长辈发给晚辈,勉励儿孙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晚辈孝敬给长辈,感谢长辈一年的辛苦,并随红包一起送出新年的祝福。

二、白银城市简介

白银市地处黄河上游、甘肃中部,是全国唯一以贵金属命名的城市,素以“铜城”闻名遐迩。现辖白银、平川两区和会宁、靖远、景泰三县,区域总面积2.12万平方公里,人口181.2万人。202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571亿元,同比增长8.4%,增速位居全省第二,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5%和10.9%,高质量发展排名位居全省第三,被省政府授予全省经济增长“贡献奖”。

白银是丝绸之路的枢纽要地。白银位于陕甘宁青四省交汇处,是丝绸之路的枢纽要地。距省会兰州69公里,打通白银至中川国际机场直线交通,距离缩短至40公里。包兰、干武铁路及中兰客专穿境而过,京藏、青兰、定武、乌玛高速及国道109、247、309、312、338、341等公路纵横交错,白银通用机场、高铁南站开工建设,白银至青城旅游公路、白银至中川、景泰至中川高速等项目建成通车,形成立体交通构架。白银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投入运行并荣获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中欧国际货运班列“白银号”常态化运营,成为向西开放的前沿阵地和重要节点城市。

微信图片_20220412151911.jpg

白银是兰白经济圈的核心之地。白银为国家主体功能区兰州—西宁城市群重点开发区,是大兰州经济区的核心区和兰白经济圈的副核心,是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入选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荣膺“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全省双拥模范城”九连冠。白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全国105个国家级高新区之一,是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和兰白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白银高新区和5个省级开发区组成的白银工业集中区,总规划面积300.54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91.22平方公里,入驻企业700多家,银西生态产业园荣获国家级绿色园区称号,“一区六园”成为西部一流、全国知名的工业良港。

白银是藏金聚宝的资源富地。白银矿产资源丰富,境内发现矿产45种,金属矿藏有铜、铅、锌、金、银等30多种,煤炭储量16亿吨,凹凸棒资源探明储量50亿吨,陶土储量40亿吨,被列为国家级地质找矿整装勘察区。具有良好的能源结构,既有丰富的煤电、水电、传统能源,又是国家风电、光伏发电重点区域。白银电网是甘肃第二大电网,西气东输、西电东送主干线横贯境内,是西部地区重要的能源通道。火电、水电、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容量580万千瓦,着力建设兰西城市群(白银)复合型能源千万千瓦级基地。以甘肃煤炭交易中心白银分中心为龙头,打造西部地区千万吨煤炭储运交易转化基地。

白银是享誉全国的工业重地。白银是我国规模最大的多品种有色金属工业基地、西部重要的新型化工能源基地、国家有色金属新材料及制品特色产业基地、全国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曾创造了铜产量、产值、利税连续18年全国第一的辉煌,具有年产各类有色金属68万吨、稀土12万吨、煤炭1400万吨的生产能力,氟化工产能和技术水平居全国前列。坚持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以银光集团、靖煤集团、中核钛白、中天化工等为举旗引领企业,培育壮大军民融合光气化工、新型煤化工、氟化工、无机盐化工等特色化工产业,全球规模最大的钛白粉单体工厂和磷酸铁锂材料生产基地落户白银,打造全省循环化工产业基地。依托“创业天下”和电商平台,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市场运作,数字经济呈现井喷式增长,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业态迅速崛起。

白银是绿色高效的农业基地。白银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黄河贯境258公里,已相继建成被称为“中华之最”的景电等31处万亩以上大中型灌区,实施甘肃中部生态移民扶贫开发供水工程和引洮供水二期、永泰川灌溉引水等一批重点工程,建成高标准农田113万亩,累计发展有效灌溉面积178万亩,是甘肃农业大市、陇上鱼米之乡。现行标准下37.12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302个贫困村全部退出、5个贫困县区全部摘帽。牧原、新希望、润丰、中天、阿西娅、雄特、菁茂、海升、海大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相继落户。牛、羊、菜、果、薯、药和小杂粮、黑毛驴、水产养殖(戈壁鱼虾)、文冠果等“十大特色”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特色林果、有机蔬菜、小杂粮等“好中优”农产品远销国内外,黑毛驴、奶骆驼、戈壁农业等“独一份”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全市有30个农产品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三品一标”产品达到232个,被命名为“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农业成为白银高质量发展的最大亮点。

白银是绚丽多彩的旅游胜地。黄河风情游、红色教育研学游、工矿遗址与现代工业观光体验游、乡村休闲游四条精品旅游线路特色独具、亮点纷呈,荣获“优秀魅力城市”称号。高标准建成国家雪上项目训练基地,入选首批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会师景园被纳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会宁被列为全国“红色旅游城市”。平川区打拉池红色小镇被确定为中组部第一批红色村组织振兴建设试点村,努力把会宁干部学院建成立足白银、辐射西北、面向全国的党员领导干部党性、党史、党风教育培训基地。打出污染防治、绿化美化、生态修复、绿色经济的组合拳,空气优良天数稳定在320天以上,黄河白银段水质达到Ⅱ类标准,天更蓝了、山更绿了、水更清了,环境更优美了。改造提升金岭、金鱼、银凤湖、矿山地质公园等“十大生态公园”,持续构建“两屏两廊两带”绿色生态体系和九大生态片区,完成国土绿化200多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3.62%,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7.54%。加快建设黄河之滨“十大名镇”,打造了“六朵金花”等169个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特色小镇和田园综合体,绿色已成为白银最亮底色。

奋进“十四五”,开启新征程。白银市将坚持以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以“三新一高”总体要求为发展坐标,以“一区三大”发展格局为抓手,以“两区四基地”产业布局为形态,紧紧围绕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建设实力、绿色、富裕、活力、幸福、平安“六个新白银”的目标,聚力打造现代农业、优势工业、第三产业“三个千亿级”产业,着力构建“一圈一带三线多极”发展动力格局,奋力谱写建设现代化新白银的时代篇章。

“一圈”,就是打造兰白都市圈的副核心城市。加快建设兰白都市圈,打造舒适便利的宜居宜业城市,使城市更有活力、更具智慧、绿色低碳、安全文明,推动城市从经济导向更多转向生产生活生态多元发展。宜居就是要加快城市建设,改善人居环境,推进精细化管理,提升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水平,吸引更多人来白银投资创业、观光旅游、休闲康养,把白银打造成山清水秀的“花园城市”和放飞心灵的“休闲城市”。宜业就是要把产业作为重点来谋划,农村和城市都有产业支撑,人们能够充分就业。“一带”,就是建设黄河沿岸城镇带。着眼黄河流域整体发展,以黄河干支流为主轴,建设一批特色商业小镇、绿色农业小镇、文旅康养小镇,串点成线、以点带面,带动黄河沿岸城镇组团发展,推动形成独具特色、形态各异的黄河沿岸城镇发展格局。“三线”,就是打造“两纵一横”三条路衍经济带。紧盯省委省政府“打造路衍经济千亿级产业集群”的利好政策,发挥突出区位优势,以国道247线、109线和省道217线为主轴,多点布局、串点连线,全力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带、工业经济发展示范带、城乡一体发展示范带等三条路衍经济带。“多极”,就是推动各县区和各产业园区错位分工、多极发展。按照各县区的资源禀赋和“一区六园”的功能定位,构建“白银区先导发展极、其他县区特色发展极、中心城镇聚集发展极、产业园区错位发展极”的多层次发展结构,做大做强县域经济、做优做活园区经济、做响做亮白银品牌,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为经济增长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六园”的功能定位,构建“白银区先导发展极、其他县区特色发展极、中心城镇聚集发展极、产业园区错位发展极”的多层次发展结构,做大做强县域经济、做优做活园区经济、做响做亮白银品牌,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为经济增长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三、甘肃习俗相关文章推荐

(一)、金昌过年有什么风俗习惯(春节习俗有哪些)

(二)、嘉峪关过年有什么风俗习惯(春节习俗有哪些)

(三)、兰州过年有什么风俗习惯(春节习俗有哪些)

(四)、甘肃过年有什么风俗习惯(春节习俗有哪些)

最新图文

苏州过年有什么风俗传统活

时间:2024-03-02 03:0:31

常州过年有什么风俗传统活

时间:2024-03-02 03:0:03

徐州过年有什么风俗传统活

时间:2024-03-02 03:0:14

无锡过年有什么风俗传统活

时间:2024-03-02 03:0:50